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甘肃评论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2-05-06 09:06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刘晖霞

  甘肃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快形成有效运行机制、强化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等关键要素的培植。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发展阶段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要综合性地解决农村全面发展问题,形势复杂,任务繁重。立足甘肃省情和发展需要,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快形成有效运行机制、强化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等关键要素的培植。

  打造多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形成协作创新机制。一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构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政府、农民、企业、社会组织多主体参与格局。其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扮演好“领头雁”角色,始终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政治引领、观念引导和组织群众、凝聚力量的作用;政府居于主导地位,发挥制度供给、平台搭建、资源统筹、工作协调等作用;农民是基本主体,要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企业是关键因素,在乡村振兴中起到支撑作用;社会组织因其专业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发挥协调补充作用。二是深化省内外力量协作机制。甘肃省多种发展资源相对薄弱的现状决定了借助外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必要性。要加强与帮扶省市的沟通协作,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构建省内外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大发展格局。三是强化工作创新机制。要运用新思维、打开新思路,把准问题之脉,调配好资源,打造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机制和格局。

  优化乡村资源配置,夯实农村产业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是加快培植特色优势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进一步明确各地区的产业培育发展主攻方向,加强技术服务和产销对接,形成相对稳定健全的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不同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共同体,增强特色产业竞争力。二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循环农业+林下经济”“农业+乡村旅游业”“龙头企业+智慧农业”“互联网+特色产业”“科研平台+示范基地+科技企业+电子商务”等形式,推动产业链高端化。三是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健全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形成一大批抗风险能力强的市场主体。四是加强市场体系培育和建设,促进城乡资源有效配置。树立总体资源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通限制城乡资源自由流动的制度藩篱,切实促进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等在城乡之间、乡村内部实现快速有效对接,吸引更多的城市资源投入农村,在实现产业资源配置功能的同时,解决农民就业、收入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等问题。

  加强农村生产生活空间建设,改善乡村发展环境。发展环境的改善是我省乡村振兴面对的重要问题。一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实现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在完善原有水、电、路、气、网等设施的基础上,推进现代交通、现代能源、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逐步建立环境协商治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村容村貌和环境整治工作。二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全面性、普惠性和安全性。加快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设施的建设,改善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构建农村社区综合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切实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引导树立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氛围,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特色资源,实现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重塑村民的文化自觉和身份认同。营造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用好“农家书屋”“乡村舞台”等文化服务平台,编排巡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引导群众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不断提升农民及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农村人力资本不足是导致农村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之一,需要全方位培养各类乡村人才,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实现乡村振兴主要依赖于农民及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一是提升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二是通过学费减免、生活费补助等方式吸引更多完成义务教育的农村籍学生报考农业生产经营相关院校、专业,对未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农村籍学生实行职业院校义务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技术储备水平。乡村振兴还需要一大批训练有素的精农业技术、善经营管理、通文化民俗、懂环保治污、熟党的建设、会规划治理的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业技术人员和乡村干部。在现有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为一般的条件下,要利用好本地人才资源,让本地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一方面,鼓励返乡人才在本土创业,在生产用地、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另一方面,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和乡村干部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方面给予激励。第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设立本土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推出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的培训课程,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报刊部副主任、副教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