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忆故人·网络寄哀思】缅怀慈父
我的父亲,根正苗红,一个地道纯粹的兰州北山农民。
一方水土一方人。皋兰县九合镇头沟村,位于皋兰县城西南边陲,是一个七八百人的小山村,是养育我的家乡。这里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安静秀美。只是,十年九旱,荒山秃岭,缺地缺水、缺房缺路,尤其稀缺柴米油盐等基本生活用品。历代先民们赶着毛驴扶着犁,在陡峭的山坡地上耕耘操持,肩挑背扛,默默无闻,自生自灭。
1982年,土地包产到户后,身材矮小、和蔼可亲的父亲,成了一年四季闲不住的人儿。
平常时日,父亲辗转逗留在20多亩承包地里,平整压沙,耕耘播种,放苗浇水,喷药锄草,间苗修枝,收割采摘,捆绑拉运……劳作的间隙,蹲在坝塄上卷着旱烟,扫视着那片葱茏的庄稼地自言自语:长势不错,肯定有个好收入!
父亲喂养着一头青色小毛驴,用来做播种耕地、拉运柴草等农活。他给小毛驴喂料饮水、梳理毛发、清扫圈室。为增加收入,还兼养着十几只绵羊。
凌晨五点,父亲早早儿起身去放羊,八、九点回家又去耕地。唉,正值子女们求学、成家阶段,一家七、八张嘴要糊,各种费用都得用双手从土坷垃里一分一厘抠出。在他和母亲的辛勤操持下,我们姊妹弟兄七个儿女(三儿四女),三人高中毕业,二人初中毕业,各自顺利成家立业。我在他60岁时,竟有幸挤进中师,自学取得大学专科、本科证书,顺利走上“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
从小到大,父亲十分疼爱我。憨厚素朴的父亲希望我把书读好,一定考上大学,成为国家的人才。
小时候,每次去学校,父亲再三叮嘱:小心,下坡时一定推车走。1986年,我考取师范,父亲喜笑颜开。1988年盛夏,父亲去附近土炼油厂打零工,脸上被黑油烫伤,斑斑点点。父亲说,一天可以提炼两锅黑油,能挣7元钱,下期学费不发愁了。
成家后我每次回家,父亲就把自产的蔬菜、瓜果、面粉装得满满当当,临别反复叮咛。他说,时间长了打个电话就行。别牵挂,安心把书教好。他时常问起:钱够不够花,顺心不顺心,安全不安全。
父亲性格耿直,为人慷慨。在那极为艰难的日子里,谁家若急需用钱用物,父亲必定接济些。
一次,一位邻居在铁匠坊劳作,眼珠迸入一枚铁渣。父亲用小驴车把伤者及时送到医院治疗。一个侄孙摘取山坡地里的毛杏,从粗大的树干上跳下来,不慎坠下悬崖。父亲立即拉在架子车上,急匆匆奔向40里外的兰空医院。抢救及时,伤员转危为安。表弟被大火烧伤,父亲凑整3000元,安排我及时送去。村里集资办学,他慷慨捐助300元……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若要找寻父亲的不好,诸如嗜好烟酒,爱管“闲事”,当和事佬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的父亲,根正苗红,乐观自信,勤劳朴实,骨气执着。终其一生,为全家人生计一年四季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匆匆忙忙……在干旱贫瘠的土壤里播种收获,把七个儿女拉扯长大,成家立业。时至今日,50岁以上的村里人提说起父亲名字,肃然起敬,感念父亲当年的好。作为一名普通农民、党员、牧羊人,父亲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令人艳羡的荣誉或头衔。可是,在我心中,父亲永远是一位热心勤快的好人!
素花淡淡,细雨纷飞。父亲,天堂安好!!
谨以此文,缅怀我的慈父。
(作者:俞海云)
征稿启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孟浩然
一年一度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受疫情影响,为做好防控,今年,我们不便到亲人墓前敬一杯酒、叙思念情。
但,这是一个慎终追远、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时节。
每每这个时节,总会有那么一瞬间,在记忆的深处、在甜甜的梦乡,亲人的一个笑容、一句问候,让人泪流满面……
拿起一个老物件,亲人的身影总在眼前呈现。遇上一件难心事,亲人的寄语让人勇往直前。或如孟浩然一样,以茶代酒,独坐空堂忆往昔……
曾经的欢笑,曾经的酸楚,曾经的点点滴滴,萦绕心间。曾经,从笔尖流露的思念。此刻,寄托在字里行间。我们,一起缅怀。
一、征稿内容
讲述与已逝亲人的点滴故事,表达对亲人的怀念。讲述已逝亲人的生前事迹,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从亲人事迹中学到的正能量。
二、征稿要求
稿件体裁不限,篇幅控制在2000字以内,可提供相关图片资料并附文字说明。
三、征稿采用
所有文稿经编审小组审核后,择优在中国甘肃网原创栏目、清明节专题编发。同时,择优在中国甘肃网“西北角”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类平台编发。
四、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1年4月2日,请将电子稿件发送至邮箱:396101201@qq.com。联系电话:0931-8960109 13609382624
相关新闻
- 2022-03-25【清明忆故人·网络寄哀思】爷爷是那最亮的一颗星
- 2022-03-24【清明忆故人·网络寄哀思】怀念我的祖母
- 2022-03-24兰州市发布清明文明祭祀倡议 今年城区不设集中祭祀点
- 2022-03-24【清明忆故人·网络寄哀思】妈,我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