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看甘肃】灯阵亮星河 非遗兴乡村
灯火璀璨,流光溢彩。在我国河西走廊中段的甘肃省张掖市,“九曲黄河灯阵”在元宵节点亮夜空,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游阵、赏灯、祈福。
随着当地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九曲黄河灯阵走向常态化,其“非遗”内涵历久弥新、活化成景。张掖市甘州区通过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发展,打造集文化旅游、民俗体验、非遗传承保护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周边村民也走上了吃旅游饭、挣旅游钱的道路。
点灯游阵常态化
“据考证,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古城村‘九曲黄河灯阵’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张掖市甘州区文化馆副馆长、非遗中心主任金炜说。
相传,九曲黄河灯阵来源于《封神演义》中《三姑计摆黄河阵》。灯阵诠释了两仪四象,八卦成九宫的格局分布,其中既有经典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又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化传承,2012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虎年春节,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城东25公里处碱滩镇古城村的屋兰古镇景区,九曲黄河灯阵的365盏明灯点亮夜空,游客不仅可以观灯、游阵、祈福,还能赏奥运冰雕,免费游甘州非遗展,璀璨的灯光映衬着冰墩墩、雪容融等数座栩栩如生的冰雕。
今年57岁的九曲黄河灯阵第四代传承人、甘州区古城村村民陆廷成,十几岁就跟着父辈做灯,参与摆灯布阵,对这项民俗活动有深厚感情。
“九曲黄河灯阵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规模,有完整的非遗传承规制、谱系以及灯阵布阵图。”金炜说。
“以前的灯很简单,4个木棒拐角用楔子楔起来,外头用红纸糊上,里头用的是自己制作的‘羊油蜡’。”陆廷成说,正月初八祭拜后,开始打点画线,整个灯阵由19道直线纵横交错,四方四正,形成八卦九宫,而后栽杆365根,杆上树旗,以365盏明灯设于旗下,代表全年有神灵护佑。正月十二日晚,祈福仪式后,灯阵被点亮,锣鼓队、龙狮及社火队以及村民开始依次游逛灯阵。
“九曲黄河灯阵延续了张掖地区春节民俗传统,多样的文化活动也给中国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游客张敏感叹。
“以前,我们村民自发隔年组织一次,选址、布阵、组织社火表演,现在可以常态化了。”陆廷成说,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文化形式,九曲黄河灯阵大型实景剧《张国臂掖》于2020年8月首次公演,他还曾在第四幕“启灯纳福”中出演启灯人角色。
金炜说,九曲黄河灯阵是节日民俗活动,传统意义的灯阵活动从正月初七开始到正月十六结束。如今融入景区变成常态化演出之后,影响力更大,范围更广泛,更有利于传承。
整合资源促夜游
“以前灯阵的隔离墙用过彩条布,后来在喷绘布上喷了四大名著、二十四孝、二十四节气,以及反映河西民俗文化的内容。”陆廷成说,随着时代的变迁,灯阵也经历了从纸糊灯笼和“羊油蜡”到电灯照明,再到如今声光电科技应用等诸多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九曲黄河灯阵中的祈福内容和饱含的非遗文化元素。
为借助当地特有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2017年,古城村与张掖金正源旅游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开发战略协议,在古城村的屋兰古镇遗址上开发建设“张掖市屋兰古镇文化旅游综合大景区项目”,整体复原屋兰古镇。
“如今的九曲黄河灯阵已成为目前我国唯一设施‘永固’、九宫‘不移’,且规模最大、日夜可观、四季能游的灯阵。”张掖屋兰古镇景区负责人王伟说,以前的灯阵相对简易,活动结束后,灯阵就拆除。自古灯阵都是春节期间临时布阵,而屋兰古镇九曲黄河灯阵按照非遗传承规制打造文化旅游景区,365盏明灯也是固定的灯柱,整个灯阵成了固定不移的永久性设施。
经过打造的九曲黄河灯阵游步道全长2.4公里,阵内按八卦九宫布有九大殿,另设365盏明灯,还有700多面文化墙,每个墙面均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包含二十八星宿、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五行四象等内容,并且大量植入了张掖乃至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的许多地方文化元素。2019年1月,其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评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灯阵”,2020年被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我们通过对张掖屋兰文化、省级非遗九曲黄河灯阵文化挖掘、传承和创新,整合了张掖文旅资源,在古城村打造集文化、旅游、民俗体验、非遗传承保护、游乐探险、田园度假观光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开启张掖旅游‘夜游’模式。”王伟说。
“九曲黄河灯阵只是屋兰古镇中的一项内容,让‘非遗’文化融入到现代景区中,让‘非遗’文化活起来,老百姓的参与度更广泛,群众基础更深厚了,这也是‘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金炜说,传承是为了保护原生态文化遗产,为了保证传统“非遗”不走样,非遗中心会派专人指导,严格按照原生态灯阵启灯纳福游阵的程序进行。
“传统社火、河西宝卷念卷活动、甘州小调以及木偶戏演出活动都是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这些灯阵原本就有的附属民俗文化活动,为灯阵注入了更多文化内涵,使之更丰富多彩。”金炜说。
“最好的保护是动态的保护,将‘非遗’放置保护,就会造成传承困难,最好的保护就是一个动态的传承过程,既得到了保护也得到了弘扬。”金炜说,群众认可度高、参与广泛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农旅融合兴乡村
非遗带火景区,也让古城村村民享受到了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我白天跳社火,晚上在景区客串当演员,一天能挣120元。”古城村村民刘艳芳说,《张国臂掖》灯光秀正式上演后,一场演出还能多加50元。若再摆个货摊,一天会有300多元的进账。
当地乡村乡味的特色美食,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品尝。张掖特色美食炒卜拉摊位上,嫁入古城村的山丹籍经营户李喜正热情地招呼着游客。
“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小时卖了1000多元!”李喜说,不仅兼顾了家庭,也有了收益,还能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张掖特色美食。
“现在农活摊位两不误,比外出打工好多了!”今年50岁的古城村村民张丽红去年也租赁了一个摊位,经营张掖特色美食搓鱼子。
屋兰古镇景区在依托“非遗”文化发展的同时,积极带动古城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文创产品销售区域,传统手工编织、刺绣、窗花、串珠红灯笼、手工彩绘宫灯、虎娃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今年,我们和屋兰古镇景区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文创,卖得最火的就是手工彩绘宫灯和手工虎娃,古城村的巧手们还在加班加点赶制中,现在压着大大小小1200个订单。”张掖市甘州区巧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贠燕琴说。
张掖市妇女的手工年销售收入已突破1400万元,古城村中的巧手更是依托景区的名气和古城村特有的黄河灯阵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手工编织产业,让妇女从中受益、在受益中发展。
“景区周边形成文创产品销售、特色餐饮、游艺游戏等中小微企业45家,形成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瑞说。
“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2021年,甘州区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573.4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8.6亿元。”王瑞说,近年来,甘州区坚持“农旅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推动乡村旅游朝着特色化、规模化、效益化、休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带动作用,为新时代乡村转型发展探索新的路径。(经济日报记者 赵 梅)
相关新闻
- 2022-03-20甘肃将建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超1.5万个 基本实现建制村全覆盖
- 2022-03-20暖心!兰州周末核酸筛查排起“雁行阵”
- 2022-03-19【“飞阅”中国】春来抢农时 春耕备耕忙
- 2022-03-19甘肃纾困帮扶中小微企业:不仅“少取”,还要“多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