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残联着力构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 不断提升残疾人托养服务水平
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是残疾人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不但很难走出家门、走上岗位,给家庭增加经济收入,而且还需要占用家庭劳动力长期照顾,往往是“看护一人,拖累一家”,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021年,白银市残联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早谋划、努力创新、真抓实干,通过“四准”“四化”举措,着力构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残疾人托养服务水平,使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托养服务,形成了“托养一人,幸福一家”的服务格局,让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不再成为家庭的“包袱”。
“四准”政策措施
托养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一是找准切入点保资金。市残联主动担当作为,将加快推进重度残疾人照护工作作为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在本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多次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市级财政预算50万元,省级预算支持146.6万元,共筹措资金196.6万元全力保障残疾人托养需求。立足残疾人托养工作实际,整合各方资源和扶持政策,积极构建多层次、多模式的残疾人托养机构网络,提供个性化、亲情化的托养照护服务,不断减轻重度残疾人照护负担,解放残疾人家庭劳动力,解决重度残疾人家庭“脱贫不解困”等突出问题,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监管、社会兴办的工作格局,打造具有白银特色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模式。
二是瞄准立足点清底数。全面掌握需求状况是做好托养服务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市残联积极组织开展以县区为主的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调查,充分利用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年度动态数据,认真做好各项数据统计之间的比对和分析工作;充分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基层残联组织作用,回应群众关切,引导社会关注“阳光家园计划”项目,组织人员对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家庭逐户摸底,准确掌握这类残疾人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和托养需求,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对象档案,并及时掌握变化情况,为落实保障措施提供依据,2021年摸底筛查出983名有托养需求的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
三是选准着力点强队伍。针对残疾人对托养服务由现金补助向购买服务的方式转变接受度低、残疾人托养机构服务水平整体还不够高等不容乐观的形势,市残联相关科室负责同志赴县区对基层残联业务骨干及各托养机构工作人员围绕托养服务内容与要求、托养服务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开展专题培训。指导县区持续系统化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专业知识培训,提升现有托养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不断完善托养服务专业人才培训机制,逐步扩大托养服务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指导服务机构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入户访视,主动上门详细了解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实际情况,听取受托残疾人或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服务内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提高服务质量。
四是对准突破点抓落实。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策、机构、资金、人员、管理、服务、运营等诸多问题,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需要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朋友及其亲属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全力支持。市残联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共同监督的要求,充分发挥残联桥梁纽带作用,与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兴办的托养服务机构加强沟通协调,制定并落实相关实施方案。结合重点残疾人工作督导开展两次专项调研,通过实地察看、现场督导、座谈交流,入户访视等方式,对残疾人托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分析研判、找准存在的困难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意见,有序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
“四化”管理效能
托养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以“专业化”建设为支撑,夯实服务基础。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是一项全新而特殊的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为了满足残疾人的紧迫需求,市残联依托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公建民办、民办公助”等多种运营形式,从多个角度切入,支持发展形式多样的托养机构。2021年市残联争取省级资金40万元,分别给予会宁县残疾人托养中心15万元,靖远春风雨露公益发展中心5万元,景泰景秀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5万元,白银鑫马强中医推拿医院10万元,白银市向阳医养院5万元,资金主要用于设备购置、场地建设等为满足残疾人托养服务硬件要求的改造事项,帮助机构良性运转,鼓励各种性质的专业民间力量参与残疾人托养服务事业,目前白银市已建成可开展寄宿制服务托养机构2家,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托养服务机构5家。
二是以“精细化”服务为抓手,提升服务水平。市残联严格按照《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甘肃省“阳光家园计划”项目(2021-2025年)实施意见》《白银市2021年“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进一步细化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和居家服务基本规范,通过科学确定服务标准、厘清购买服务内容,在定期开展 “四个一”服务,即每月理一次头发,每半月洗一次衣服,每周打扫一次卫生,每半年发放一次衣被生活必需品等规定动作的同时,完善生活照料和护理、社会适应能力辅导及运动功能训练等为重点的托养服务种类和内容,组建由医疗、康复、理疗、心理、家政等专业人员组成的服务队,提供基本检查、生活照料、康复训练指导、家政服务、心理疏导、代办业务、陪同就医等个性化特色服务。
三是以“多元化”供给为特色,拓展服务内容。针对“阳光家园计划”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市残联指导各县区根据规模条件、功能设置、运营管理、服务品质等,按照公益组织、家政公司、推拿医院等各个托养机构实际情况,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以服务券的形式向残疾人提供需要的个性化托养服务。会宁、靖远、景泰县重点倾斜向残疾人脱贫户提供居家托养服务, 解放家庭劳动力促进残疾人家庭增收致富;平川区依托医养机构实现残疾人托养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无缝对接;白银区依托盲人按摩医院充分发挥中医推拿在托养服务中的特色优势。同时探索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平台与辅助性就业服务的有机融合,并结合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文化周、健身周、肢残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残疾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主动融入社会。
四是以“规范化”监管为重点,增强服务效能。在总结2020年居家托养服务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市残联进一步强化“阳光家园计划”项目监管,充分利用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开发和完善居家托养的服务内容和项目,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为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让托养服务在阳光下运行。以不定期入户抽查、定期召开座谈会和服务反馈会的形式进行动态监督,形成了调研、核实、整改、反馈的长效工作机制,对“阳光家园计划”服务对象进行动态管理,采用网格入户或电话回访等方式,详细了解享受情况,记录对服务机构提出的意见,及时反馈机构进行完善,确保机构规范运行,持续优化服务质量。同时,引导残疾人自发参与监管,充分发挥“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优势,不断提升残疾人对服务机构的认同感。
两年来,白银市累计为1136名残疾人提供了居家托养服务,为180名残疾人提供了日间照料服务,极大提升了残疾人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负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点面结合共进的良好局面。下一步,市残联将结合工作实际和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 积极借助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完善托养服务功能,优化托养服务设施,健全托养服务体系, 为更多残疾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托养服务,积极打造白银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品牌,为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和成功经验。
相关新闻
- 2022-01-13甘肃省卫健委人才服务中心负责同志一行督导检查省康复中心医院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准备工作
- 2022-01-13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派眼科医疗队赴岷县开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 项目公益行动
- 2022-01-12武威市残联召开武威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初稿)编制座谈会
- 2022-01-12甘肃省残联被命名为甘肃省省级无烟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