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漳县: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新活力
近年来,漳县始终把“产业富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政府引导、产业培育、企业带动”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小韭菜也有大能量
“这些韭菜再有几天就可以上市了,我们这的韭菜叶宽茎厚、色泽鲜嫩、口感辛香,老人小孩都喜欢吃。”在定西市漳县武阳镇柯寨村韭菜产业基地,种植户周海明正忙着将韭菜收割、包装、装车。
武阳镇充分利用区域内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等自然资源优势,在漳河川区腹地建成万亩无公害大棚韭菜基地,带动群众稳定增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步伐。
“以前都是竹建棚,每逢下雪的时候都会有积雪,清理起来也比较麻烦,自2010年推广钢架棚以后,种植起来方便,亩产量也明显提高了!”周海明说,以前韭菜收割了以后都要自己拿到集市上卖,费时又费力,现在村里有了合作社,韭菜还没收割完就被预定了,销路完全不用愁。
为了确保韭莱的销路,武阳镇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坚持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农民将韭菜生产向产业化发展。合作社主动与省内外蔬菜市场联系,拓宽韭菜的销售渠道,并引进真空保鲜膜,保证了韭菜在长途贩运中保鲜不变质,使菜农利益得到了最大保障,给农民种植韭菜吃上了“定心丸”。
截止目前,武阳镇已在董家庄、新庄门、柯寨3个行政村建成韭菜大棚4200多座2800多亩,亩产量达4000公斤以上,亩产值超过1.5万元,韭菜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人均收入达3600元以上。
“我打算明年再增加2—3个韭菜大棚,不但自己要种植好韭菜,还要带领大家一起种好韭菜。”周海明说。
小沙棘做成大产业
沙棘产业也是漳县促进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和富民产业。全县有沙棘林30万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市场潜力巨大。
漳县盛产沙棘,史书载“武阳(今漳县)之沙棘,味甘而汁甜,色艳而皮薄,满山遍野,堪为一绝”。1995年漳县被定为全国30个沙棘产业建设重点县,2011年漳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沙棘之乡”。
近年来,漳县加大沙棘产品的研发,努力提高沙棘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由单一的沙棘鲜果向沙棘制品、沙棘油、沙棘原汁、沙棘饮料、沙棘茶等下游产品产业链延伸,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优势。
在甘肃艾康沙棘制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忙着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进行配货、打包,“我们的沙棘产品种类有20多种,通过电商平台,一天能有一百多个订单。”
目前该公司准备建设沙棘果汁饮料生产线,建成后可年生产沙棘果汁5000吨、沙棘种籽500吨、沙棘油50吨,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并为漳县贫困群众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特别是在沙棘采摘季节,能够带动周边乡镇5000多户群众增加收入。
在漳县,沙棘种植不仅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绿化山川等方面收获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形成了通过发展沙棘产业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的良好局面,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一串串的金色果实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食用菌产业活起来
走进漳县三岔镇的食用菌产业园,遮阳网下一排排塑料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大棚内,今年种下的金耳已经开始出菇,一簇簇金灿灿的“小耳朵”怒放在白色菌棒上,惹人喜爱。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三岔镇坚持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挖掘地域特色,积极筹措资金打造产业示范点,全面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带动周边群众依靠产业稳定增收。
2020年三岔镇引进潭县鑫源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成木耳种植吊袋24个,晾晒棚14个。2021年,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50万元,继续扩大基地建设,带动三岔镇和大草滩镇的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建吊袋棚42个、晾晒棚19个,并配套建设了相关基础设施,计划2022年投入生产。
据统计,2020年通过承接村级“资源、资产、资金”入股的方式,5个村集体经济入股资金300万元,其中三岔镇三岔村、黄土坡村分别入股84万元,盐井镇立桥山村、菜儿村、大草滩镇三友村分别入股54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以上。
本网记者 张玉芳 李亚男 文/图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