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扶残助残 共享小康——平凉市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综述

21-11-30 08:50 来源:甘肃残联 编辑:薛敏

【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甘肃省残联主题报道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0年,平凉市10.78万名残疾人如期与全市、全省、全国人民一道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历史性地消除了残疾人绝对贫困。

  平凉市如何巩固残疾人群体脱贫攻坚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平凉市残联给出了答案:将残疾人动态监测、跟踪访视、兜底保障、产业帮扶、稳岗就业、康复服务等一系列服务保障措施落实到位,一人不落,无死角地把党的关怀、政府的关心、社会的关爱渗透到残疾人事业的方方面面。

  筑牢返贫致贫的“堤坝”

  “把老人放在日间照料中心我非常放心,很满意,这里环境好,也吃得好,照顾得很细致,我打算学点技术,做点小生意。”在崆峒区鸿福养老服务中心南山站里,前来看望父亲的常亚军告诉记者。

  25岁的常亚军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为肢体一级残疾,七级军残。初中毕业后,常亚军便辍学挑起照顾父亲的重担,因为父亲身边时刻离不开人,平时他只能打零工,入不敷出,主要依靠抚恤金、低保和亲戚救济勉强度日,属于边缘易致贫残疾人家庭。

  “精准”是做好残疾人工作,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有效途径。今年实施的城镇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项目试点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常亚军的后顾之忧,而他的境遇只是我市各级残联组织巩固残疾人群体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小小缩影。

  今年以来,为有效防止残疾人及家庭出现规模性返贫,平凉市各级残联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量,竖向建立自下而上的信息动态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横向与重点行业部门建立数据比对机制、保障机制和问题解决机制,为防止残疾人致贫返贫筑牢了“堤坝”,让每一户残疾人及家庭“精准”地享受到各项服务保障。

  建立了一系列有效的机制“堤坝”,如何把边缘易致贫残疾人家庭找出来?基层残联干部们的工作由此开始。

  “我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走访‘串门’。”灵台县残联干部周雅芸说道。据她介绍,“串门”主要是每到一户,详细了解她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收入情况、开支情况,及时的发现风险点,及时做好汇总整理。

  据了解,今年全市各级残联抽组人员深入开展走访摸排,通过走访,将1815名脱贫不稳定残疾人户和2802名边缘易致贫残疾人户纳入监测范围,对残疾人反映和发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给予现场解决和答复。在走访过程中,为有辅助器具需求的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1200多件,为有越冬困难的3127户残疾人发放越冬物资334.9万元,送去口罩、方便面、消毒水、米面油等生活防疫物资920多件(套),真正做到了残疾人返贫致贫“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同时,协调民政、人社、医保等部门,继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惠残扶持政策,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截至目前,共为67614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5365.85万元。为37664名重度残疾人代缴医疗保险1157.9万元,为1.8万名重度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174.99万元。部分县区为1.4万名60岁或70岁以上残疾老人、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343.64万元,为1.2万名残疾人购买商业保险36.3万元。

  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

  “从没想过我能在自己家门口事就能上班挣钱,你看我做的这些布艺老虎。”在灵台县十字镇赵家沟村腾飞布艺专业合作社,39岁的残疾人于秀香拿着手工作品热情地告诉记者。

  于秀香是一名肢体三级残疾人,家里平时靠丈夫在附近打零工维持生计,收入微薄。今年村上的腾飞布艺专业合作社被列为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当地残联衔接甘肃人保财险公司注入扶持资金15万元,为每名残疾人以配股7000元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并组织了技术培训。

  在这样的背景下,她成为了该合作社的股东,也享受上了该合作社为他们缴纳的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身意外险等一系列福利。

  防止残疾人返贫,就业增收是关键。现在的于秀香,不但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挣钱,年底还可以拿到分红,家庭每年增加了两万多元的稳定收入。

  据了解,今年全市残联系统聚焦“保就业、保稳定、保增收”,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基地扶持、多渠道解决就业等方式,提高残疾人就业率。目前已对1065名残疾人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落实了扶持资金75万元,创建了6家残疾人就业省级示范基地,安置75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了190户残疾人家庭就业增收。

  同时,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64.72万元,按比例安置残疾人685人,协调人社部门安置残疾人公益岗稳定就业551人,争取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00万元,为120名贫困残疾人投放了基础母牛并适配了辅助器具。

  开展细致入微的“服务”

  目前,一些重度残疾人的托养照护需求急迫,“脱了贫,但解不了困”成为部分残疾人家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全市各级残联着力落实照护服务政策,协调将符合条件的900多名残疾人纳入各类社会福利机构进行集中托养,投入120万元在崆峒区开展全省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试点,争取299.05万元“阳光家园”项目资金,通过第三方服务、邻里照护、公益岗位照护、农村集中照护等方式,为2082名精神、智力、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托养服务,真正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实现了“托养一人、解放一家、和谐一方”。

  “床单干净了,窗户亮了,房子从没这样整洁过,连我的头发都洗干净了,政府还有这样好的政策,感谢党,感谢你们。”崆峒区残疾人冯康年看着焕然一新的房间激动地说道。他是肢体一级残疾人,常年坐在轮椅上,亲属只能偶尔照顾其三餐,残联的“阳光家园”居家托养项目为他解决了实际困难。

  同时,量身改造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也成为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的突破口。

  “太感谢党和政府了,给我家实施了无障碍改造,解决了我的照料困难,让我老婆出行更加方便了。”11月21日,华亭市残联和乡镇工作人员来到山寨乡东街村困难残疾人张小会家走访慰问时,她的丈夫王安富感激地说道。

  今年41岁的张小会因车祸导致她颈椎受损,常年偏瘫在床,出行仅靠丈夫背着走,生活靠家庭成员照料,十分不便。

  华亭市残联在得知后,第一时间为其申请了轮椅,并将其纳入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根据她的居住实际,量身设计改造方案,对居住场所、院落和卫生间进行了个性化量身改造,安装了坡道、扶手、热水器和淋浴器。

  现在的张小会可以坐上轮椅借助无障碍坡道出来晒晒太阳,散心,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极大解放了家庭其他劳动力,提高了家庭生活水平。

  据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各级残联组织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本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措施,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协同推进,全年落实资金52.5万元,对150户农村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门口坡化、安装扶手、闪光门铃等无障碍改造,解决了他们“出门难、如厕难”等基本生活问题。同时,围绕“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这一重心,先后争取项目资金646.74万元,为全市368名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为2117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轮椅、拐杖、盲杖等基本辅助器具服务,真正地打通了残疾人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

  (作者 吴文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加快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兰州新区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走向人群全覆盖 加快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兰州新区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走向人群全覆盖
  • 【甘快看】甘肃省25幅美术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 【甘快看】甘肃省25幅美术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
  • 甘肃灵台公安圆满完成2022年春运交通安保工作 甘肃灵台公安圆满完成2022年春运交通安保工作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图解|“软实力”变“硬实力” 甘肃奏响文化强省最强音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图解|“软实力”变“硬实力” 甘肃奏响文化强省最强音
  • 甘肃省司法厅党委召开厅系统党建工作会议 甘肃省司法厅党委召开厅系统党建工作会议
  • “东岗交警大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东岗交警大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 亮剑!共筑电子烟监管“防火墙” 城关区四部门合力整治违法犯罪行为 亮剑!共筑电子烟监管“防火墙” 城关区四部门合力整治违法犯罪行为
  • 驻守服务解民忧 共建共治暖民心——兰州市七里河区干部驻守社区开辟基层治理新路径 驻守服务解民忧 共建共治暖民心——兰州市七里河区干部驻守社区开辟基层治理新路径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兰大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古鱼类研究取得
2   【央媒看甘肃】春天中国大美陇原 甘肃
3   甘肃肃北:“雪山之王”雪豹现身城郊
4   甘肃统计“沉下去”聚焦基础数据 精准
5   甘肃庆阳革命老区建成千万吨油气生产基
6   甘肃核桃深加工产品成功拓国际市场
7   甘肃“贷动”乡村振兴2000多亿元 “滋
8   甘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冀建立中高本纵
9   兰州市扩大创业担保贷款反担保人范围
10   甘肃省禁毒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
11   【“飞阅”中国】两百余只藏野驴现身祁
12   加快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兰州新
13   渭水源头多产融合富乡村——渭源县推进
14   酒泉市“强国复兴有我 激扬巾帼之志”
15   定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定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