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执法司法责任体系建设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凡超
全国法院累计记录报告涉“三个规定”各类信息119180条,是前5年记录报告数量的424倍。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披露的一份截至2021年第3季度末的数据折射出了司法责任体系建设新变化——随着“三个规定”强制填报制度的深入落实,“逢问必录”的自觉正在形成,权力运行的监督不断强化,公平正义的“安全阀”逐渐拧紧。
以责履誓,以行践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一年来,各级政法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明责定责、问责追责为着力点,以担责尽责、忠诚履责为落脚点,加快构建权责清晰、权责统一、监管有效、保障有力的司法责任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科学明责
持续打造依法履职标尺
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出路;规范,是执法司法权力运行的标尺。
一年来,各级政法机关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原则,加快构建涉及政治、办案、监管、指导各方面,贯通侦查、检察、审判、执行各环节,覆盖刑事、民事、行政、民事执行、公益诉讼各领域的执法司法责任链,确保立治有体、施治有序、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公安部修订完善了《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制定和不断扩充《公安机关执法细则》,为基层执法办案提供明确、具体的操作指引。同时实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开展规章、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和专项清理,全面梳理公安立法需求,积极推动完善公安立法,为权力运行扎起牢固的制度篱笆。
最高法印发《关于完善人民法院专业法官会议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专业法官会议专业咨询平台、监督管理平台、统一法律适用平台功能;健全“四类案件”智能识别、自动标注、全程留痕应用机制,拓展自动随机分案、繁简识别、风险预警等功能,推动实现全院、全员、全流程监督。
针对社会关注的“减假暂”问题,全国监狱系统基本完成对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排查整治,切实将排查治理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修订或制定《监狱计分考核罪犯工作规定》《关于充分发挥假释功能 依法推进假释适用的指导意见》《暂予监外执行规定》补充规定等制度,强化办案审查责任制和信息公开机制,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
严格落实“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检察机关坚持领导干部入额必办案、办案必负责的原则,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黑龙江省检察机关将业务工作作为检察长考评的重点内容,探索建立区别于普通员额检察官考评制度的市级院检察长考评规则,切实发挥领导带头办案的示范引领作用。
严密监督
规范执法司法权力运行
每一名进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嫌疑人,都会在登记大厅戴上一个专门“订制”的黑色智能手环。
这是前不久,《法治日报》记者在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看到的一幕。监控大屏上,佩戴智能手环的嫌疑人进入中心任何一个区域,都会自动激活视频监控,并同步录音录像,办案民警的执法行为也都时刻处在监督之下。不仅如此,升级后的智能手环及外接设备,可以实现对佩戴人员血压、心率的实时监测,与驻中心医疗机构联动,确保对存在突发病情的人员及时救治,充分保障办案安全。
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执法规范化支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市18家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全面覆盖高效运转,将审核指导、监督管理与服务保障无缝衔接,做到“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
一年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紧盯执法关键环节,深化执法公开工作,监督制约更加透明有效,一系列制约规范执法的深层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检察机关同样将“数据赋能”作为进一步细化司法办案责任体系的有效途径。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检察院构建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机制,规范羁押措施裁量权。甘肃省天水市人民检察院探索检察官办案瑕疵累计积分处置制度,为检察官办案质量评价和管理提供了可量化、易操作的制度样本。
上海等地法院将权责清单内嵌于日常工作考核系统,实现权责清单要素化、标准化、数据化。福建法院自行研发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清风”系统,探索从海量司法数据中自动发现审判执行工作中常见违规违法问题,提高数据分析、线索排查、问题处置的智能化水平。
……
各级政法机关紧盯责任落实关键环节,努力做到执法司法权力运行管理全方位、立体式、信息化,实现放权与监督相结合、制度与科技相结合、惩处与预防相结合。
强化保障
全面支撑干警担当尽责
日前,天津市法官惩戒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在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该委员会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学专家、律师、检察官、法官代表等15名委员组成。惩戒委员会将负责从专业角度对法官违法审判责任进行认定并提出审查意见,相关法院根据惩戒意见作出是否予以惩戒的决定,并给出相应处理。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法院干警一致认为,成立法官惩戒委员会,是落实司法责任制、促进法官依法行使职权、强化对审判执行活动监督制约的一项机制创新,能够助力保障法官依法履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实践中,各级政法机关坚持权力与责任相统一、责任与保障相匹配、问责与免责相结合,完善职业保障、履职保护、科技支撑等制度机制,不断增强队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着力建设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推进法律服务队伍规范化建设,切实增进人民福祉。加快“智慧法治”建设与应用,全面提升装备财务保障能力,大力提升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新动能。
全国公安机关建立依法履职免责制度和容错纠错、担当激励机制,贯彻落实《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履职免责和容错纠错办法》,有效保障公安民警依法履职、维护执法权威、激励担当作为。
与此同时,公安机关也将夯实民警法治素养、强化基层基础作为提升职业保障重要一环。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在职民警约有190万人取得基本级执法资格,6万人取得高级执法资格。新一轮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中,6个市级公安机关、67个城市公安分局和县公安局、110个基层所队被命名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政法机关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推动政法领域改革集成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不断强化,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提供有力执法司法保障。
相关新闻
- 2021-11-26《2021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工作方案》印发
- 2021-11-262021年“宪法宣传周”挂图来啦!免费下载使用
- 2021-11-26甘肃省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对欠薪问题实施专项治理
- 2021-11-25【甘快说】大家一起来 画好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