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 走进民心深处,走在发展前列(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县委书记访谈)
原标题:甘肃省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
走进民心深处,走在发展前列(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县委书记访谈)
本报记者 王锦涛 吴储岐
青山远黛,绿水淙淙,甘肃省陇南市康县近年来贯彻新发展理念,集中力量建设美丽乡村,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良性循环。
“我们坚持绿色发展,之所以能保持定力,就在于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陇南市政协副主席、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说。
“始终坚持‘实’字打头、‘干’字为先”
2011年,李廷俊调任康县县委书记。那时候,康县绿水青山生态好的优势和山大沟深耕地少的劣势都很突出。
“打造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李廷俊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提出了思路。从2012年开始,康县连续多年以县委一号文件专题部署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曾经,有的干部有顾虑、没信心:“没资金,怎么搞?”李廷俊提出“多个管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同时明确被整合资金涉及的部门上级由县委县政府统一沟通,切实担起了责任。10年来,康县共整合18.54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蓝图是绘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实’字打头、‘干’字为先。”在李廷俊看来,这种干劲、韧劲,既来自于对发展目标的坚定不移,遇到任何困难挑战,都始终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信心决心;更来自于为民造福的责任担当,只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会激发出时不我待的使命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李廷俊既要把好“方向盘”,还要当好“排头兵”。王坝镇大水沟村贫困面最大,李廷俊主动包联。他挨家挨户走访,前前后后在村里开了27次现场会,讲清了发展思路,打动了村民群众。如今,大水沟村建成美丽乡村,过去“高大黑空”的老宅变身宽敞亮堂的新居。
苦干实干,康县的生态环境优美了,旅游产业发展了,县域经济活跃了。全县20万人口,将近一半端上了生态“金饭碗”。
“共产党人干的,得是老百姓盼的”
一双胶底鞋,一顶小草帽,是李廷俊下乡调研的标配。10年间,李廷俊每年跑20多万公里,到村社调研120多天,跑遍全县1642个自然村。“共产党人干的,得是老百姓盼的。只坐在办公室,定然是干不好工作的。”李廷俊说。
建设美丽乡村,群众也曾顾虑,担心“一阵风”。李廷俊深入农村,听取群众意见,明确了“农村要有农村样”的工作原则。10年来,康县坚持不砍树、不埋泉、不砸石、不毁草、不搞大拆大建,依山就势、就地取材,节约了成本,保留了传统村落形态。
这些年,每次到村里,李廷俊总和群众拉家常,家庭情况、亲戚关系事无巨细,经济收入、村庄风俗件件都记。他说:“到一地工作,必须熟知当地乡风民俗。与群众坐在炕上,家长里短,说说心底的话,才能摸准群众需求,找到工作方向。只有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的发展,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康县是黑木耳之乡,过去“老把式”传授土经验,砍伐椴木生发木耳,破坏环境,产量还低。李廷俊深入田间地头调查详情,了解到很多农户都迫切希望改变这种情况。他下定决心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推动发展特色农业。如今,黑木耳种植普遍采用菌包生发的方法,农户们尝到甜头、笑开了花,“1亩地放1万袋,一年纯利润1.5万元没问题”。
“走进民心深处,走在发展前列。”10年来,李廷俊如是说,也如是做。改造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农民健康示范村,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改革……康县民生持续改善,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8日 第 19 版)
相关新闻
- 2021-06-30中组部表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甘肃4人上榜
- 2015-05-08全国一年38名县委书记落马 甘肃一书记受贿牵出百官
- 2014-05-27陇南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美丽乡村搞探索 山水生态做文章
- 2014-05-26陇南宕昌县委书记李平生的三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