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实施三年倍增行动 让现代丝路寒旱农业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
原标题:甘肃:实施三年倍增行动 让现代丝路寒旱农业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
宁县焦村镇海升模式苹果产业基地,种植户正在采摘苹果。人民网 高翔摄
人民网庆阳9月17日电 (高翔)“通过现场观摩不仅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也增加了我们对农业产业发展的信心。” 9月14日至15日,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现场推进会在庆阳市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观摩了正宁县牛产业、宁县苹果产业和镇原县肉鸡产业全产业链,纷纷表示从务实的现场推进会上取到了发展的“真经”。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拉开架势构建起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新型产业扶贫体系,走上了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的路子,全省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深刻调整,种养规模迅速扩大,产量产值快速增加,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不仅对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起到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也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历史性转变,甘肃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的通知》提出,到2023年全省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由3239.6亿元增长到5452亿元,预计增长68.3%,效益实现倍增。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旺泽介绍,三年倍增行动启动以来,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着力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培园区、创品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提升特色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截至目前,甘肃省已建设抓点示范种养基地786个,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到925万亩,建成环县等存栏百万只的肉羊大县(区)5个、甘州区等存栏20万头的肉牛大县(区)4个。
甘肃省把培大扶强龙头企业作为倍增行动的突破口,采取以商招商、以园区招商、以产业延链补链关联配套招商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启动实施龙头企业“2512”提升行动,对龙头企业实施分级达标奖补。目前,甘肃省新引培龙头企业11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210家,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达到150家。
镇原县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白羽肉鸡加工车间。人民网 高翔摄
在抓好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产业集群和29个产业强镇建设的基础上,甘肃省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新启动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1个,重点打造陇西中药材、安定马铃薯等10个百亿级产业园,带动形成中药材、高原夏菜等一批千亿级产业,做大做强县域主导产业。目前,甘肃省71个县区完成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和规划编制,其中26个县区已开始园区项目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
据了解,今年以来甘肃省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财政支持的重点方向,紧扣三年倍增行动重点任务,不断完善政策,强化资金统筹,加大投入力度,狠抓资金监管,全力保障三年倍增行动落地落实。2021年,甘肃省财政厅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衔接资金117.29亿元,省级预算安排72亿元,督促指导市县落实衔接资金44.2亿元。截至8月底,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支出达58.1亿元。目前,甘肃省共整合涉农资金260.6亿元,用于农业生产发展方面的资金为136.7 亿元,占比达到57.8%,超过去年水平。
为确保各项财政支农资金安全高效使用,甘肃省财政厅会同相关部门完成对各县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的两次集中联审;要求市县严格履行衔接资金和整合资金使用主体责任,严格资金适用范围;要求市县财政部门主动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加强支农资金和项目监管,督促资金主管部门认真开展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绩效评价。
正宁县正兴现代农牧千头早胜牛繁育基地。人民网 高翔摄
会议认为,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立足农业农村新发展阶段,作出的具有牵引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聚焦关键环节,强化综合保障,抓倍增促振兴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形成了你追我赶、强势推进的浓厚氛围。特别是庆阳市认真谋划实施,突出“一县一业”、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产业集群,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走在了全省前列,探索出了一条可跟可学可鉴的产业发展模式。
庆阳市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决定了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以来,我们把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推进产业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锚定三年倍增目标,聚焦关键环节发力,全力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倍增行动,预计今年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278亿元,增长30%;2023年达到392.8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6591元,实现特色产业规模扩张、质效提升、产值增长、效益倍增的目标。”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