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央媒看甘肃

“黄河之都”兰州“智慧逐绿” 减污降碳巩固“兰州蓝”

2021-09-10 10: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专题】母亲河畔的中国采访活动甘肃行

“黄河之都”兰州“智慧逐绿”减污降碳巩固“兰州蓝”

  兰州是全国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9月9日,兰州市中山桥一景。 丁思 摄

  中新网兰州9月9日电 (丁思 艾庆龙)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常千宗9日在兰州披露称,该市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注重利用科技手段,确保低空面源污染治理无死角,对市区及周边1201个工地实行属地化网格监管,重点土方施工工地实行视频监管,督促建筑工地严格落实“七个百分之百”抑尘措施,进一步巩固提升“兰州蓝”。

  9月9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关于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

  会议披露,“十三五”以来,兰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圆满收官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连续9年实现持续改善;特别是在2020年,全市优良天数突破300天大关,达到312天,在北方省会城市中排名第2位;全市PM2.5年均浓度由2015年的5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34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34.6%,并首次实现历史性达标,在北方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位。

  中新社记者梳理发现,随着西部旅游的日渐升温,作为旅游中转站的兰州,近年来日渐因为其“不断增绿的黄河两岸”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了海内外游客西部旅游目的地的必经“网红打卡点”,这与该地官方持续多年铁腕逐绿的举措分不开。

9月9日,兰州市中山桥一景,游客在此打卡拍照。 丁思 摄

  9月9日,兰州市中山桥一景,游客在此打卡拍照。 丁思 摄

  作为中国首批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兰州曾一度成为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2012年以来,通过减排、压煤、除尘等一系列“铁腕治污”措施,终于摘掉“黑帽子”重现蓝天。

  会议还披露,近年来,兰州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2020年全市优良天数历史性达到312天,荣登“2020中国蓝天百强城市榜”第六位。

  对于未来“十四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这在常千宗看来,兰州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之大者”,坚决扛起“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的政治责任,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底线红线。

  “完善管理机制,确保污染防治无缝隙。”常千宗介绍说,要进一步完善常态化治污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利用562套网格化监测设备对近郊四区1482个网格,全面开展溯源分析,精准发现处置污染源,并作为指挥调度和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持续开展冬季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严防极端重污染天气发生。

  强化综合减排,确保企业治理无遗漏。实施重大工程治理,特别是实施以兰石化为主的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遏制西固区及周边区域臭氧反弹趋势,并以兰石化升级改造为契机,同步探索实施达峰方案,全面压减城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聚焦重点领域,确保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无盲点。采取优化运输车队结构、开展城市公共燃气车辆排气治理、推进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工作、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加快路网建设、强化油品管理等举措,全力压减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总量。

  “同时,我们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体现差别化,不搞一刀切,通过综合施策,实现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常千宗说,该市将在巩固提升“兰州蓝”方面持续重点发力,坚持碳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城区与远郊区县协同考核等“四个协同”,坚持产业、能源、交通、用地等“四域发力”,坚持工业、燃煤、机动车、低空面源等“四源共治”。

  会议披露,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兰州力争“十四五”末实现六项污染物全面达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5%(即320天)以上;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地表水水质保持稳定,黄河干支流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黄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二类水体;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土壤污染风险可控,土壤环境质量同比改善。(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