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探寻初心】激流勇渡:突破渭河封锁线

21-05-11 08:35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杨瑞

【专题】甘肃省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原标题:【探寻初心】

  激流勇渡:突破渭河封锁线

位于武山县鸳鸯镇鸳鸯村的红一方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 婕

甘谷县礼辛镇上街村红色文化广场的中国工农红军雕塑。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牛勃

  1935年8月9日,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率红二十五军4000余人从麦积区新阳镇(古沿河城)胡家大庄村渭河渡口过渭河。(资料图)

  位于麦积区新阳镇胡家大庄村旁的渭河。当年,红军就是从该村旁的渭河渡口成功强渡渭河的。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 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巩炜 吴梦寒 洪文泉 白永萍 杨唯伟 新甘肃·兰州晨报记者 熊园

  渭水泱泱,出渭源入天水,经武山、甘谷、麦积,一路向东。千百年来,这条大河见证了历史的沧海桑田,也留下了无数的英雄传奇。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要数红军长征强渡渭河突破封锁线的战斗故事。

  从西渡于都河始,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途中,一次又一次突破敌人沿大江大河设下的封锁线。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都是其中的经典战例。而渭河,是红军长征途中,国民党依托大河所设的最后一道封锁线。这场战斗,注定惊心动魄。

  声东击西出武山

  “到陕北去!”

  1935年9月22日,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的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上,中共中央第一次把长征目的地确定为陕北,并决定在陕甘宁边界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9月23日,休整后的中央红军改编为陕甘支队继续北上。但此时,北上的路已被封锁。

  国民党调兵遣将,集结大军在陕甘地区部署堵截。不仅调第三军王、第三十七军毛炳文、第五十一军于学忠等来甘,布下重重渭河封锁线。更调遣王均等部在洮河沿岸和渭河两岸的陇西、武山、天水一线修碉堡、建炮楼,加强防御,从洛门镇至鸳鸯镇,沿渭河线的通道要冲,仅碉堡就修建了30余座,企图将陕甘支队消灭在渭河南岸。

  蒋介石还急电甘肃绥靖公署主席、“剿匪”第三路总司令朱绍良,令王均所部在岷县及天水、武山地区布置堵截。1935年9月下旬,于学忠部114四师奉令从天水等地开赴陇西、武山一线。641、642团先后分别驻武山洛门镇和县城防守,师长牟中珩亲临县城督战。

  渭河沿线俨然已有金汤之固。能不能顺利渡过渭河,胜利会师,成了摆在中央红军面前生死存亡的关键。为突破重重封锁,毛泽东根据敌我形势,迅速做出佯攻天水,伺机突围的决策。

  天水危,则西安不稳。天水守敌王钧果然上当,慌忙调集封锁渭河的主力部队回防。渭河布防的国民党军力量大为削弱,防守出现空隙。

  必须在王均“回过味儿”之前,完成渡河。战机稍纵即逝。24日清晨,陕甘支队离开驻地岷县闾井,昼夜兼程,一路急行,入漳县黄家河村至新寺,跨越龙川河进入武山境内,25日到达鸳鸯镇丁家门。而此时,驻扎在鸳鸯镇大王庙的国民党军队大部已被调往天水。鸳鸯镇正是红军最佳的突破口。

  26日拂晓,陕甘支队司令部发出强渡渭河、突破国民党封锁线的命令,令队伍上午九时前全部渡过渭河。时值深秋,河水仅及膝,部队可徒步涉河。渡河不难,但难在有群狼环伺。武山、陇西守敌虎视眈眈、蠢蠢欲动。

  为保护主力部队渡河,陕甘支队分三路奔向渭河渡口。左路军由1纵队4大队大队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指挥,阻击来自陇西县的国民党军。战斗结束,立即折返追赶主力部队,会合后继续护送主力红军顺利渡过渭河。右路军翻越鸳鸯镇东面广武坡,沿渭河向山丹进发,阻击武山县守敌后,渡过渭河,翻越盘龙山,追赶大部队,和北上的红军主力会合。

  渭河,是国民党军队最后一道依托大河设置的防线。突破了这道防线,1935年9月26日傍晚,党中央率领陕甘支队顺利进入通渭榜罗镇。次日,召开榜罗镇会议,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如今,在武山县鸳鸯镇鸳鸯村红军渡过渭河的地方,竖起了红一方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碑。这片红军队伍途经、战斗的红色土地上,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武山,是蔬菜产业大县,沿渭河川道一个个蔬菜大棚规模可观,一车车新鲜蔬菜销往外地。武山韭菜、高原架豆、高山樱桃、花牛苹果、优质中药材、亚麻籽油、供港澳秦川黄牛等一批拳头产品成功打入高端市场,构建起蔬菜主导,林果、养殖、中药材、劳务等多业并举的富民产业体系。如今正是一畦春韭绿、十里车成行的好光景。

  突围北上过麦积

  麦积区新阳镇胡家大庄村,坐落在凤凰山下,渭水之畔,曾因古渡口而四乡闻名。

  在陕甘支队声东击西渡渭河之前,红二十五军曾先一步在这里渡河,为配合党中央和陕甘支队渡河北上牵制了敌军,也为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奠定了重要基础。

  “如果说红军创造了长征的奇迹,那么红二十五军渡渭河是这段奇迹重要的组成部分。”胡家大庄村党支部书记胡云边走边介绍道。听着他的讲解,我们仿佛也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5年8月2日,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二十五军西出秦岭进入甘肃。随即兵分两路,左路军经娘娘坝、大门向天水镇一带进发。右路军沿前川向天水县利桥镇方向出发。8月7日攻占利桥镇,全歼国民党保安队。随后,沿利桥、党川、麦积、元店一线向天水县城进发。在元店,左右两路军会合,于8月9日到达天水城区。当夜,副军长徐海东率军攻破天水北关。驻守甘谷、武山一线的国民党第十二师补充团回援天水。面对敌情变化,红二十五军放弃攻占天水,翻越凤凰山,到达新阳镇。在新阳镇摧毁了地方反动民团,北渡渭河,攻克秦安,继续北上。

  “当时渡河的地点,就在我们村渡口,是磨工和村民们协助红军渡过渭河。”胡云是土生土长的胡家大庄人,红军渡渭河的故事他自小耳熟能详。

  当时正值初秋,渭河大涨,水势湍急。红军大多不识水性,而河上只有一条小船。为助红军过河,村里百姓拿来家里的土布,拧成绳系在两岸树上。男红军攀着绳,蹚着齐肩深的滚滚渭水过河,女红军和伤病员坐小船过河。部队辎重由胡家大庄村的船工、磨工、村民用牛皮筏子载运过河。

  胡云拿出一张照片,正是当年红二十五军渡渭河的情形。他说,船上因坐了七个女红军,其他红军就戏称这张照片叫七仙女过渭河。

  如今,红军当年渡河的渡口,已经建成古色古香的新农村文化公园。百年老屋和现代新楼错落相间,风格迥异却相得益彰。水车悠悠,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一步一景。村民们农忙之余,乐在其中。胡家大庄村2014年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和文化一样远近闻名的,还有胡家大庄的“巨峰”葡萄。胡家大庄村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以葡萄为主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胡家大庄村的葡萄不仅品质好、产量高,销路也很好。村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风雨激战越甘谷

  甘谷县磐安镇渭水河畔,“红军长征强渡渭河遗址”纪念碑赫然挺立。碑体高12.4米,象征着红一、二、四方面军,碑底宽1.936米,为纪念红二方面军1936年强渡渭河。

  “1935年8月到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工农红军相继五次途经甘谷,甘谷的每一片土地上都写满了红色故事。”甘谷县红军长征纪念馆馆长刘中文告诉记者。

  1936年10月9日,由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右纵队,从礼县固城出发,翻越瘦驴岭,进入甘谷,当晚到达磐安镇,渡过渭河后在渭北五坪一带宿营。而由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左纵队,经过礼县进入甘谷后兵分两路,到达磐安镇,当夜强渡渭河到杨家庄一带宿营。

  “过渭河,狼狈极了,遭敌侧南击,渭河上游下暴雨,我们徒涉,水越来越大……”贺龙元帅在《回忆红二方面军》中写了这次强渡渭河的情景。

  事实上,比渡河更为凶险的,是无处不在的围追堵截。红二方面军右纵队到达渭北五坪休整一天,在谢家坪槐树屲滩召开全军大会。会才开到一半,空中袭来一群敌机。右纵队立即起程北上。从渭北五坪向甘谷礼辛镇行军途中,五架敌机跟踪空袭,先后轰炸六次。贺龙、任弼时率领的左纵队一路也同样凶险。他们经过礼县进入甘谷后兵分两路,到达磐安镇,当夜强渡渭河。9月11日,上北山经咀头前往礼辛镇,一路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激烈交战。

  如今,甘谷县把红二方面军渡渭河的故事,编排成了大型秦腔现代剧《激流飞渡》,真实还原了贺龙、任弼时、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红二方面军强渡渭河时“最危险”的情景和最惊心动魄的一幕。

  “站在渭水河畔,看着眼前的纪念碑,仿佛红二方面军强渡渭河的场景就在眼前。”刘中文感慨道,红军在甘谷留下了诸多遗迹,也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虽然他们在甘谷停留的时间不多,但是他们的精神却世世代代在这里传承。

  “正是有了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磐安镇裴家坪村村民裴元成笑着说,“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好长征精神,努力拼搏,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立志于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甘谷的发展日新月异。2020年甘谷全县顺利通过脱贫普查验收,195个贫困村和17万多贫困人口全部达标退出,实现了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不仅如此,今天的甘谷,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开发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一个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生机勃勃的新甘谷正展现在我们眼前。

  历史回音

  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胡 云

  八十多年前,有这样一支年轻的红军部队,他们从麦积区新阳镇胡家大庄村强渡渭河,为中国革命开拓了一道曙光,为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将红色火种永久地留在了这里。

  如今,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记忆里那些房子漏风、没有被褥、缺吃少衣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胡家大庄村,宽阔有致的巷道、干净整洁的院落、时尚潮流的文化广场、内容丰富的文化墙,无不体现着经济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画面。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当再次踏上当年红二十五军走过的遗迹,仍然能感受到他们信念坚定、一心为民、艰苦奋斗、严规守纪的革命精神,而他们留下的这笔财富,也一直激励着胡家大庄村群众自强不息。

  近年来,胡家大庄村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原则,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重点实施景观重构、绿化填补、基础设施完善等工程,形成以村落、街巷、传统院落、历史建筑、空间环境为重点的保护体系和“一带、两轴、三片、两心、多点”的古村落保护格局。自2012年起,短短几年胡家大庄村已经获得全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全国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

  今天,新征程已启航,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好生活,不断砥砺初心使命,让红色精神在这片沃土上代代相传,凝聚起强大的前行力量。

  (作者系胡家大庄村党支部书记)

  记者手记

  永远闪光的长征精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青山环绕,松柏挺立。坐落在武山县鸳鸯镇渭河大桥西南的“红一方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碑”静静地耸立着,在阳光的照射下,朴素而庄严,碑顶上红色的五角星更显璀璨夺目,见证着红军长征中一个个耀眼的奇迹。

  这是2002年8月1日,为了纪念红一方面军“顽强拼搏、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而修建的。现为武山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八十多年前,面对滔滔渭河、面对敌军阻挠,红一方面军顽强斗争,攻克了天堑,击溃了敌军,完成了强渡渭河这一壮举。

  强渡渭河是红军万里长征途中的一部分,虽然不是最凶险的一战,却是非常重要的一战。年轻的红军战士,以血肉之躯,突破枪林弹雨,打开了通往胜利的道路。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长征的精神。

  在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纪念碑,有的印刻着烈士的名字,有的没有留下名字。丰碑无言,是对英雄们深切地缅怀,他们用流血和牺牲换来的壮美山河,值得我们和后代子孙永远珍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兰州野生动物园各场馆建设如火如荼 兰州野生动物园各场馆建设如火如荼
  • 临夏市北滨河路60里牡丹长廊里不同品种、颜色各异的牡丹花争奇斗艳 临夏市北滨河路60里牡丹长廊里不同品种、颜色各异的牡丹花争奇斗艳
  • 甘肃省器乐大赛圆满落幕 颁奖晚会在兰举行 甘肃省器乐大赛圆满落幕 颁奖晚会在兰举行
  • 甘肃省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筛查项目启动 甘肃省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筛查项目启动
  • 兰州榆中县专项治理高价彩礼礼金不超过200元待客宴席不超过25桌 兰州榆中县专项治理高价彩礼礼金不超过200元待客宴席不超过25桌
  • 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宣讲团队走进兰州大学 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宣讲团队走进兰州大学
  • 甘肃苍穹无人机应急救援服务中心成立运营 甘肃苍穹无人机应急救援服务中心成立运营
  • 兰州市加大冷链食品监管力度发现的9项问题现场责令整改 兰州市加大冷链食品监管力度发现的9项问题现场责令整改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狗”生赢家《莫高窟乐乐大王回家记》
2   白银“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拉开
3   5月10日至6月30日G22青兰高速太平、老
4   5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揭晓武威市3人
5   甘肃省局地开启“雨水模式”
6   兰州和政东街社区给老党员送党史学习大
7   杜永峰:用减震隔震技术筑起生命屏障
8   兰州:女乘客突发心脏病 热心公交司机
9   兰大“革命纪念馆里的红色基因进校园”
10   兰州市七里河区举行党史学习教育区委宣
11   兰州野生动物园各场馆建设如火如荼
12   甘肃省民政厅开展十项行动为群众办实事
13   首届甘肃省广告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兰举
14   高速公路路衍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在兰揭牌
15   兰州市城乡规划和国土管理委员会主任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