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产业转型发展的引领者——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环县大学生养羊协会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脱贫攻坚答卷】
羊产业转型发展的引领者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环县大学生养羊协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2019年3月12日,环县大学生养羊协会成立。一群大学生返乡创业、变身“羊倌”,成为当地广为热议的新鲜事。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这些“羊倌”中,95人承包场社当起“老板”,22人成为龙头企业中盛农牧集团的“蓝领”;管理百只以上湖羊养殖场222个,千只湖羊示范合作社204个,带动近2万户贫困户养羊脱贫。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环县大学生养羊协会作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受到表彰。
一
环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当地群众一直有养羊的传统。借助这一传统和牧草种植等优势,环县提出“一心一意念羊经,千家万户发羊财”的思路,大力发展羊产业。
在羊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育种、饲草、育肥、屠宰、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吸附着不同的群体,大学生养羊协会就是其中之一。
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姬永锋,8年前回到环县投身养羊产业,成为当地第一个大学生“羊倌”。在他的带动和努力下,一大批有农村情怀,愿意扎根基层,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大学生加入了“羊倌”队伍。
“相对于村里招来的工人,大学生专业性强,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姬永锋说,农业产业已进入现代化发展新阶段,科学养殖、精准喂养,尤为需要大学生“羊倌”这样的现代职业农民来“操盘”、来推动。
姬永锋介绍,协会中400多名大学生“羊倌”坚持服务于龙头企业环县中盛羊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公司技术骨干,绝大多数人已经成为场长、区长、技术人员,其中管理万只基础繁育场2个、5000只育肥场1个。坚持服务于千只湖羊示范合作社,管理千只湖羊示范合作社204个,带动贫困户6211户、年分红621.1万元,带动环县1.9万贫困户通过发展肉羊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坚持服务于“331+”合作社,管理百只以上湖羊养殖场222个,使这些养殖场步入科学养殖、高效养殖的快车道,各养殖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扶贫效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
围绕养殖团队知识化,环县大力实施引进“百名高端人才”、留住“千名大学生”、培养“万名职业农民”的“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此间,环县大学生养羊协会主动承担起了县里实施的大学生养羊“三年千人计划”。目前,“三年千人计划”已经完成培训750多人,为环县羊产业发展储备了青年技术骨干团队。
据了解,这些大学生分布在羊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其中与群众打交道最直接、最具带动作用的,当数130多名大学生村产业指导员。他们坚持深入一线服务和指导群众搞好养羊产业,其中动物防疫员为辖区内村、组做好畜禽免疫工作,技术指导员为辖区内养殖场(户)及合作社提供饲养管理、饲草料加工及羊只交售等全方位一体化的养殖技术服务,信息联络员重点做好合作社运行与配股分红、标准化湖羊自养户培育情况等信息的收集统计整理,村级协检员负责本村畜禽产地检疫申报受理等事宜,保险代办员负责本村养殖场(户)保险登记衔接和购买工作,全方位助力羊产业发展。
“我们还给陕西省榆林市、宁夏灵武市输出优秀大学生技术骨干45名,组织成立了‘陕西-甘肃大学生养羊产业联合会’。”姬永锋说,2021年协会计划成立“陕甘宁大学生养羊产业联合会”,覆盖带动周边县区羊产业大发展、快发展。
三
围绕加强党的建设,环县大学生养羊协会充分发挥大学生“羊倌”的学历优势和政策理论水平高、社会治理知识广等优势,在产业合作社的建办过程中,推动成立产业合作社党支部23个,设立党小组119个,集聚1190名农民党员活跃在产业链上。
姬永锋介绍,协会充分发挥组织发动、政策宣传、协调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1.2万人次,让广大群众真正看到了大学生“羊倌”的好样子、学到了科学养殖的好方子,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双提升”。
与此同时,协会注重引导大学生“羊倌”发挥有文化、讲文明的优势,把爱家乡、爱农村的热情融入推进乡风文明改善的生动实践之中。2020年1月,协会15对大学生“羊倌”举行了集体婚礼,成为当地讲文明、尚节俭、树新风的典范。
如今,大学生成了环县发展羊产业的“主力军”,羊产业成了环县乡村振兴的“顶梁柱”。2020年,环县4.8万户养羊农户中,羊业收入超过3万元的达到2.5万户,农民人均来自种草养羊收入达到5200元。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