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我在现场 | 脱贫后的第一个春节

21-02-15 19:12 来源:新华网 编辑:靳佩佩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2020年,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辞旧迎新,昔日的贫困地区迎来脱贫后的第一个春节。2021年春节期间,新华社记者再访脱贫户,带你见证脱贫户的新年图景,在年味中感受脱贫的喜悦。

  在朱家涧

  我见证深贫村脱贫后的新年图景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2月3日,朱惠平在农村年货市场上挑选对联;右上图:2019年2月1日,朱惠平(中)和家人在居住的窑洞门口合影;右下图:2月3日,朱惠平骑着电动三轮车从朱家涧移民新村驶出,准备去大棚摘菜。

  2021年的春节,对于西北很多刚刚脱贫的群众来说,显得格外不同,脱贫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让这个春节有更多意义。

  今年春节,我和记者杜哲宇、冯亚松一起来到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王村镇朱家涧村的村民朱惠平家里,感受着他们生活的变化、并倾听他们新年的愿望。

  ▲2月3日,朱惠平(前右)组织村民进行舞龙舞狮彩排,迎接脱贫后的第一个春节。

  朱惠平家所在的朱家涧村曾是挂牌督战的深度贫困村,也是平凉市最后脱贫的村子之一。2019年以前,全村125户375人分散居住在大山深处十多个山头的窑洞里,生活十分艰难。

  后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后续产业发展,朱惠平和乡亲们2020年全部脱贫。大伙儿从世代居住的大山深处窑洞搬到水电暖天然气齐全的楼房小区,他们的生活迎来新色彩,对未来的日子有了底气、有了希望。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2月3日拍摄的朱惠平家过去在大山深处居住的窑洞;下图:2月3日拍摄的朱惠平家现在居住的朱家涧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楼房。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2019年7月28日,搬出大山前,朱惠平家和亲戚们在窑洞聚餐庆祝搬迁;右图:2月11日,亲戚在朱惠平家的新房子吃除夕团圆饭,庆祝脱贫后的第一个春节。

  2021年春节,朱家涧村的楼房小区里张灯结彩,在新房里度过脱贫后第一个春节的朱惠平和妻子新年有三个愿望:买辆汽车继续发展产业、儿子能谈个对象、女儿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已经变成现实,未来越过越红火的日子带给他们奋斗的希望。朱家涧是无数个中国脱贫村庄的缩影,我们也期待着下次和她更美好的相遇。

  ▲2月2日,新华社记者陈斌(右)在朱家涧村采访朱惠平。

  —————————————————

  在乌蒙山区

  我见证苗族村民脱贫后的第一顿年夜饭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在新房子门口展示旧宅的图片;右上图:马雍提供的旧宅照片;右下图:2月11日,马雍全家一起庆祝农历新年。

  乌蒙山区腹地的毕节市纳雍县,曾经是贵州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也是贵州最后一批实现脱贫摘帽的地区之一。贵州当地曾流传着“纳(纳雍县)威(威宁县)赫(赫章县),克(去)不得”的民间俗语。在农历春节之前,我来到了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新寨组,与该地最后一批脱贫的贫困户马雍一家一起过年。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10年11月6日拍摄的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旧景,下图为2021年2月11日拍摄的坪子社区新景。

  马雍的家居住在群山之中,交通不便,但是房子前后都种满了樱桃树,每年的三四月份,屋前屋后一夜花开如雪,煞是迷人。

  “种樱桃树可不是为了浪漫。”马雍说,为了脱贫,他积极参与当地特色农产品玛瑙红樱桃的种植,现在已种植樱桃树一百多棵。通过产业扶持和自己平时打零工补贴家用,他家已于2020年10月顺利脱贫。

  ▲2月10日,马雍在检查自己栽种的樱桃树的生长情况。

  为了庆祝脱贫,马雍叫来几十个亲戚在家中一起跳起芦笙舞。春节之后,马雍还打算扩大樱桃种植规模,将日子过得更红火。

  马雍在家里给记者展示了他这几年享有的各种政策扶持。2019年,他获得政府危房改造补贴,住进了新房,接着又陆续获得了子女的教育补贴、基本医疗补贴和种植樱桃树的产业补贴。

  在2020年10月20日那天,“光荣脱贫告知书”送到马雍手上时,他热泪盈眶,马雍说:“政府政策这么好,个人必须加倍努力,一定要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在除夕夜的团圆饭上,马雍端起酒杯,给所有前来庆祝的亲戚祝酒:“为了来年大家一起奔小康,干杯。”

  ▲2月11日,马雍全家在年夜饭开始前照全家福。

  操作着无人机飞越坪子社区,我看到屏幕中漫山遍野的樱桃树已经结好了花苞,仿佛只等着下一缕阳光,这里满山的希望就要绽放。

  ▲2月10日,新华社记者欧东衢(后中)与马雍(后右二)及其家人一起吃刚做好的糍粑。

  —————————————————

  在西海固

  我见证村民搬出大山后的别样年味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2月11日,张俊明准备骑着电动三轮车去滨河家园移民村的集市采购物品;右上图:2013年6月15日,张俊明(中)一家人在固原市彭阳县红白阳镇自家的院子里合影;右下图:2015年6月22日拍摄的移民迁入地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移民新居面貌。

  2013年、2015年、2021年除夕,三个时间点、三次见面,贫困户张俊明和他家的变化,写在他的脸上,刻在他的心里。

  2013年,在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我第一次见到张俊明。这个正值壮年的男人,拄着双拐一步一挪地在沟壑纵横的山间小路上艰难前行。

  ▲2013年6月15日,张俊明拄着双拐走在固原市彭阳县红白阳镇沟壑纵横的旱塬上。

  55岁的张俊明世代生活在山大沟深的西海固山区。90年代,在一次田间劳作中,张俊明不慎坠落深沟,双腿落下残疾。这场意外让这个正值壮年的男人,生活止步于沟壑纵横的小山村。广种薄收的贫瘠土地,加之吃水和交通不便,使得张俊明一家人的生活举步维艰。

  2015年,在宁夏生态移民工程的推进下,这个几乎一辈子没走出过家乡的农民,举家搬迁到黄河之滨的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移民村。走进移民村,平坦的乡村道路、完备的基础设施,与西海固山沟里张俊明的老家仿佛两个世界。各项脱贫政策的扶持下,张俊明脚下的路变得平坦、宽阔,脸上露出希望的笑容,心里也重新燃起对未来的希望。

  ▲这是2月11日拍摄的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移民村。

  ▲2月11日,张俊明准备骑着电动三轮车去滨河家园移民村的集市采购物品。

  2021年除夕,三访张俊明,他骑着电动三轮车,行驶在移民村平坦的水泥路上,准备去赶集。搬迁8年来,张俊明的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两个儿子在银川市打工,儿媳在附近的针织厂上班,老两口有公益岗位的工资补贴家用。

  ▲2月11日,张俊明(右三)一家人在滨河家园移民村的家里合影。

  张俊明说:“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经历父辈们的翻山越岭,吃水更不用花大价钱用驴驮,日子越来越红火”。

  ▲2月11日,新华社记者王鹏(右)在滨河家园采访拍摄张俊明。

  策划/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

  编辑/张善臣、崔博文、周大庆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坚守岗位的别样新年 (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坚守岗位的别样新年
  • 【新春走基层】何国凤:用铮铮铁骨铸刑警本色 【新春走基层】何国凤:用铮铮铁骨铸刑警本色
  • 西北非遗太平鼓触网“击鼓传思”“原年人”如约享指尖“年味” 西北非遗太平鼓触网“击鼓传思”“原年人”如约享指尖“年味”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视频]笑语欢歌迎新春 喜气洋洋过大年
2   简牍千里寄相思
3   甘肃省应急厅对春节期间兰州白银定西三
4   景秀凉州——温泉康养游篇
5   凉州非遗——系列之黄河灯会
6   【网络中国节·春节】乌鞘岭滑雪场,为
7   (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坚守岗位的别样
8   【新春走基层】何国凤:用铮铮铁骨铸刑
9   【网络中国节·春节】春节特别节目:大
10   脱贫后的幸福味道
11   【网络中国节】八坊十三巷:灯光美 人
12   【微海报】你好,这里是甘肃——“甘”
13   “留守”矿工的别样团圆年
14   【中央媒体看甘肃】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
15   2020年甘肃农村居民收入过万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