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多余的话——写在《大河之城》之后

21-02-07 09:0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多余的话

  ——写在《大河之城》之后

  从2010年10月9日开始,历时一个多月,FM100.8兰州生活文艺广播经典剧场的小说联播已于几天前圆满收官。同时,由今日头条公众号汇境知行推出的连载也于(2020年11月29日)宣告结束啦。但是,还是由兰州生活文艺广播推出的微信平台的联播还在播出,由于上线较晚,目前只到二十多集。还有,出版方敦煌出版社的官方渠道以及民营的兰州理想国度各家书店线上线下的推介销售,则远远没有结束。

  身为作者,我感谢大家。在心里,深深的。

  写作几十年,出书近十种,若再加上还没有集结成书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短论书评以及报告文学和剧本,总数当在大几百万字。但只有这一次显得格外有声有色,也就总能几乎是第一时间得知来自读者和听众方面的反映。

  先来看离现在最近的这一段,发言者是榆中县医保局周慧萍。时间在小雪前后。这段话是说给主持小说连播的许诺女士的——

  先辈的家庭以及他们生活奔波奋斗的战斗历程,让人重温历史,还原前世,了解了昨天的兰州和兰州生活,很攒劲啊。特别是您用地方语展示当地人之间的对话,和俗语,让人听了既熟悉又亲切,使人想起了左公柳、兰山书院、兰州水烟等古老又传神的历史记忆。

  且不说您平日里付出的心血,只听您说书就有前人刘兰芳演播《杨家将》的气势,很让人振奋。

  我们成长的年代没有手机,书和电视也非常少,了解外界的唯一渠道就是广播。中午端着饭碗坐在凳子上,刘兰芳的一场重战穆柯寨终了了,咱还端着半碗饭在傻笑。最近听您说的《大河之城》,也让我牺牲了中午的懒觉,也找回了以前听书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大美兰州的来之不易。

  喜欢你,更喜欢听你讲书,为你和你的事业点赞。

  还有什么比自己的工作得到人们的认可更让人欢欣鼓舞的呢?

  许诺高兴。我也高兴。

  其实,自9月中旬理想国度广场书城店的新书发布会之前,新书已经悄然上架,急于一睹为快的,除了熟悉的老朋友和一些因书结缘的新朋友,更多的则是无缘结识素未谋面的热心读者。这样的,在发布会之前,就已经有热心读者在网上发布了许多热情洋溢的感想,而书光是在那家店也已经卖出了一百多本啦!

  也就是说,从八月底新书上市到目前,来自读者和听众方面的反响一直就没断了线,作者也应平台邀约,不定期地推送一些短文,或者谈谈创作中的感悟体会,或者说说读者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方言的运用,细节的作用,人物的设置,甚至还有写小说究竟需不需要技巧之类。总之,一次次网上推文发声,虽说依然是互不见面,但一次次的隔空对谈,让我明白了,一本描写一百多年前西部往事的历史小说,一部自身也带着尘封已久的历史风烟,既无热点可蹭、也似乎和主旋律无缘,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的书,之所以能获得读者朋友的青睐,关键在于它以小说的形式,形象地反映了一段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就真实的本质而言,好小说应该比真实还真实。好的小说应该有这样一种功效:它能让你体验领会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绝对无法体验领会的另一种现实、另一种生活。在这种由不可能到可能的转换中,感同身受倒还在其次,你会切切实实体验到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自由翱翔的大快乐真快乐!

  但也不是所有打着历史小说旗号的历史小说都能被读者认可的。

  中华历史悠久,人物浩如烟海,史料汗牛充栋,瞄准哪朝哪代,选择什么人物,描写什么事件,心理预期何在,考验的不仅是作者对史料的熟稔程度,更加考验作者的,其实是作者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时代发展到当下,还有个市场喜不喜好、读者接不接受的问号悬在眼前。也就是因何写作、因何执笔、也就是你究竟想要什么的天问。

  着笔盛世王朝,聚焦帝王将相,讴歌煌煌伟业,可以是一种选择。

  热衷宫闱内幕,铺排党同伐异,展示谋略权术,也可以是一种选择。

  厘清历史迷雾,洞穿风云变幻,把握时代脉搏,还可以是一种选择。

  不同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也就有了不同的反响。这才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呢。

  《大河之城》就是笔者选择的产物。因为笔者也想发出自己的声音。

  数千年的西哲先贤有过这样金句:归根结底,任何历史其实都是个人史。

  这话我心悦诚服且身体力行。我始终认为:写小说(含历史小说)不是技术活,而是一场有关历史、人生、生活之咀嚼感悟的思想与情感活动。

  笔者之所以起意并最终完成《大河之城》,除了种种阴差阳错机缘巧合的触动触发之外,关键还在于由当下引发的对历史和未来的思索领悟。

  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已经享受了几十年的和平生活。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改革以后,我们就更是生活在一个物质空前丰裕的时代。物质的繁荣让我们的生活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发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特别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不仅生活方式改变了许多,甚至就连生活目的本身似乎也变了。我们告别了革命,也告别了崇高。这种告别让我们忘记了不该忘记的许许多多,也包括那些久远或并不久远的历史。这种太平盛世的常规化的遗忘可以使我们轻松,但过分轻松、一味灯红酒绿真的就全是好事吗?环顾身边左右,有多少人锦衣华服夜夜笙歌却形同行尸走肉酒囊饭袋;又有多少人看似应有尽有实则一无所有?

  在《大河之城》的卷首,笔者写下过一段文字。因为实在是无以名之,笔者只说是“不是引子”,因为真的和正文毫无关联。那可以说是一段独白,一段与我们已经远去了的前辈先人的隔空对话。再次转述于此,也算是关于笔者的创作初衷的交代吧——

  我写,是因为我爱。身为写作者,从我笔下流淌出的文字,不能对不起你们和我们正在和曾经遭受过的苦难与屈辱;也还要配得上你们和我们曾经和正在享受着的幸福与欢乐。文学天然具有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应该以作家的作品为载体。这样的作品在展示主人公生命尊严的同时,也就同时展示了生活和以生活为唯一源泉的文学的尊严。

  拉拉杂杂地说了这么些,就算是和网上的读者朋友们的暂时告别吧。

  谢谢你们。你们的认可是我继续努力的不竭源泉。谢谢。

  蔡 磊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坚守岗位的别样新年 (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坚守岗位的别样新年
  • 【新春走基层】何国凤:用铮铮铁骨铸刑警本色 【新春走基层】何国凤:用铮铮铁骨铸刑警本色
  • 西北非遗太平鼓触网“击鼓传思”“原年人”如约享指尖“年味” 西北非遗太平鼓触网“击鼓传思”“原年人”如约享指尖“年味”
  • 听文物讲故事·牛年说牛|牛牛牛!敦煌壁画中的“众牛相” 听文物讲故事·牛年说牛|牛牛牛!敦煌壁画中的“众牛相”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武威年文化——大年初一出行
2   景秀凉州——温泉康养游篇
3   凉州非遗——系列之黄河灯会
4   【网络中国节·春节】乌鞘岭滑雪场,为
5   (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坚守岗位的别样
6   【新春走基层】何国凤:用铮铮铁骨铸刑
7   【网络中国节·春节】春节特别节目:大
8   脱贫后的幸福味道
9   【网络中国节】八坊十三巷:灯光美 人
10   【微海报】你好,这里是甘肃——“甘”
11   “留守”矿工的别样团圆年
12   【中央媒体看甘肃】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
13   2020年甘肃农村居民收入过万元
14   【网络中国节·春节】农村过大年,习俗
15   西北非遗太平鼓触网“击鼓传思”“原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