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走教” 天水走出山村教育新路
原标题:“园区+走教” 天水走出山村教育新路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丽丽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教育面临小学布点多、班级规模小、生源萎缩、师资不均衡、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质量普遍偏低等困境。为破解农村教育发展难题,2015年,天水市秦安县率先在陇城镇建成了集食宿、办公、管理于一体的教育园区,创新“园区+走教”的办学模式,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课程开不齐、师生留不住、发展不均衡等难题,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教学质量提升、乡村教师稳岗”的多赢局面。
“园区+走教”激发教育教学活力
“王老师,你要是哪天有时间的话,再来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上一节音乐课。”2020年12月17日,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音乐走教教师王昕接到许敦小学校长的邀请电话,尽管本学期的走教任务完成了,但听到请她上课,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
王昕粗略算了一下,2020年,她带着二胡穿梭在赵山、许敦、崇仁等3所学校,为59名学生上了102节音乐课,教会了25首儿歌。
陇城教育园区是集全镇教师吃、住、行、教研教改于一体的一个教育综合体,园区分为住宅区、办公区和综合服务区3个区域,并配有食堂、锅炉房、健身设备、绿化等附属设施。教师集中在园区统一食宿,每天早晨有专车送他们到各教学点上课,晚上再接回园区休息备课。
据了解,目前全镇小学有固定“走教”教师78名,品德、科学等综合学科和音乐、体育、美术等技能技巧学科巡回“走教”教师12名,每周二、四为巡回“走教”时间,同一学科教师到2至3所学校“走教”上课,巡回“走教”教师每人每学期“走教”课程64节,总节数达到768节。
学生数量和教学质量“双提升”
近两年来,陇城教育园区把教研活动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分别开展大规模教研和小规模教研活动,大规模教研全学区小学教师全部参加,主要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研讨、毕业年级备考研讨会、“同课异构”优质课大赛、新入职教师培训、学困生转化等活动;小规模教研由5个教研组自行确定研讨主题和交流教师,主要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学设计、问题研讨、说课比赛等内容,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陇城教育园区还积极开展小班教学探索,形成了小规模学校“总分托挂式”“一校带一点式”的教学片区模式和山川结对帮扶模式。目前园区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6岁,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49.4%,高学历、年轻化、理念新等成为园区发展的后发优势,因此,园区启动全科教师培养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带头学习音体美等专业知识,力争做一名全科教师。
经过五年的运行,陇城教育园区先后有5000多名山区孩子实现高质量就近入学,巩固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2015年全镇小学在校学生2063人,尽管人口出生率比以前降低,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但2020年秋季入学达到1975人,保持了在校学生的相对稳定,加快了教育扶贫和农村脱贫攻坚进程。
从近三年小学六年级质量检测来看,全镇学业测评成绩由2015年的全县第14名上升到2020年的第8名,园区内校际之间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分差由原来的27分、38分、32分降低至目前的13分、15分、10分。全学区先后有38名流出的学生回到原学校就读,其中山王教学点由最初的4名学生已经增加到40多名,园区内12个教学点普遍实现学生数量和教学质量“双提升”。
园区模式加快农村义务教育提质增效
去年以来,秦安县为扩大陇城教育园区办学模式,复制推广其典型经验,起到以点带面、放大效应、扩大成果的作用,先后筹资1.67亿元,在莲花、五营、安伏和王尹镇新建了4个教育园区,目前均已完成主体工程,将服务4镇99个行政村85所学校,受益群众14.5万余人、学生1.04万人,逐步形成以陇城教育园区为样本,辐射带动至全县的教育园区办学模式。
近日,记者在秦安县五营教育园区建设工地看到,教师周转宿舍、学生宿舍、食堂、厕所和教学综合楼已基本完工,室外附属工程、温暖工程正在抓紧建设。据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将于2021年春季学期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据介绍,目前天水市教育局已经制订出台了《天水市推广秦安农村教育园区办学模式实施方案》,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在全市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实施教育园区建设,在探索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创出成熟经验。力争到2025年底,天水市将建成一批教育园区,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教育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提质增效。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