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发展牛产业 走出“牛气路”
原标题:华亭:发展牛产业 走出“牛气路”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张小兵
“要致富,发展产业是主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靠什么?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探索,在华亭,这一“致富秘方”已深入人心。
山高路远、草深林茂,这是上关镇小川村脱贫路上的“拦路虎”,但这恰恰也是群众发展牛产业的得天独厚优势。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立足村里的绿水青山,我们决心围绕林草资源大作养牛文章。”面临当地条件差的短板,小川村党支部书记刘红玉心里却有自己的“小九九”,“我们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致富能人’模式,一手抓合作社建设,一手抓致富能人培育,为村里打造了家家参与其中的牛产业致富‘绿色银行’。”
点子对路子。有多年养殖经验的村上青年米玉龙积极响应,带头在村子成立了华亭市育农种养殖有限公司,一心扑在了养牛上。
“在市上相关部门政策扶持、技术指导下,公司坚持品种改良、龙头带动、规模扩张、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有力推动了肉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米玉龙介绍说,“公司养殖规模从刚开始的十几头发展到了现在的170多头。”
“以前村上群众都是依靠传统习惯自己养殖,单打独斗,形不成规模,效益也较低。”刘红玉说,“公司成立后,品质改良了,技术提升了,效益也上去了,群众加入公司抱团养牛的意愿也更强了。”
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乡亲们勤劳养殖,村里养牛规模不断扩大。公司也逐步发展成为以肉牛养殖为主,饲料加工及养殖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
“总算闯出了一片新天地。”米玉龙说,“今年肉牛市场销售好,价格持续上升,目前共出栏肉牛100头以上,收益达到120万元到130万元左右。”
公司带动,群众也得到了实惠,村民谢辉在公司务工,一年收入3万元。
村民夏秋英学习公司科学化养殖,牛的育肥和繁育效率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
“好技术能养出膘肥体壮的好肉牛,大规模能提升养牛的效益。”夏秋英扳着指头计算着收益,“去年共产了4头牛犊,出栏了1头肉牛;今年产了7头牛犊,出栏了3头肉牛,收入了近4万元,明年肯定还会比今年好。”
从最初为了种庄稼养两三头牛,到现在为了致富奔小康养牛二十多头,清扫牛槽、喂草饮水、整理圈舍……现在,夏秋英和丈夫每天都不停地忙活着,沉浸在“幸福养殖”中。
“盖牛棚补助了10000元,养牛补助了9500元,国家的政策真好。”夏秋英说。
华亭属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境内光热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森林资源、草场资源和溪流河水资源十分丰富,有原始森林40万亩,天然牧草38万亩。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为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利”之便。
在发展牛产业上,华亭市全面落实养殖业各项奖补政策,倾力打造肉牛产业致富新业态。目前,全市累计投资7000多万元,新建、扩建、改造肉牛养殖小区47个,年均完成黄牛改良6000头以上,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64个,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肉牛养殖行列中来,全市10头以上养殖大户达2000多户。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