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两当县杨店镇:同城零售 抢“摊”升级
原标题:杨店镇:同城零售 抢“摊”升级
记者 靳淑敏
融入互联网新时代,每一刻,陇南都在发生着改变。
这些改变对于两当县杨店镇豆坪村60多岁的梁让明来说,想也想不到,种了半辈子菜的梁让明,现在每天早上只要把各种蔬菜送到乡政府,就只等收钱了!
而梁让明和豆坪村其他村民种的菜,都会通过镇上“木云平台”和“故道优选”微店同城配送到两当县城顾客家中,城区居民下单最快半小时内,就能吃上豆坪无公害蔬菜。
一个平台、一个群,让农特产品通过同城配送,走上两当人自己的餐桌,开启了“种植户+平台端+配送端+消费者”电商同城配送消费扶贫新路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看着大棚里的菜,真让人发愁,辛辛苦苦种的菜,就是送人吃都行,烂在地里人心疼啊!”当时有这种担心的不止梁让明一个人。
豆坪村是周边地区蔬菜主要产地,豆坪出产的无公害蔬菜因其品质优越、品种齐全、价格亲民,成为当地的金字招牌。
豆坪村村支书王建强告诉记者:“现在全村蔬菜种植1000多亩,蔬菜大棚600多个,全村290多户群众90%种植蔬菜,除了外出务工,群众收入主要靠种植蔬菜。”
“正是因为这样,在市县倡导下,我们化危为机,向内循环要活力,开始发展同城配送,解决群众的销售难题,确定专门的干部收集、配送蔬菜。”杨店镇党委书记朱晓凯告诉记者,现在杨店镇的干部成了“快递员”,都是无偿给群众和客户服务的。
“干部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当把群众增收与政绩观统一起来,帮群众增收的每一分钱、干的每一件事,都是初心的实践。”朱晓凯说。
这样的初心实践体现在每一项、每一步工作中:
杨店镇在市县镇三级电商平台上架豆坪无公害蔬菜,打通蔬菜销售最后一公里,在位于城区主要道路和生活区,设置了五处便民自提网点。
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镇干部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利用休息时间,多方协调、衔接,让豆坪蔬菜进机关、进食堂、进商场、进酒店。
不仅如此,杨店豆坪蔬菜先后亮相全国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县级同城配送启动仪式、消费扶贫月及大数据成果展两当站等活动,并重点培养镇内韩喜有励志残疾人网红,开展多场网络直播,进一步提高了豆坪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
“我们还建立杨店豆坪果蔬配送群,引入社群营销理念,吸引家庭主妇、美食达人入群,有效跟踪用户体验,并及时反馈给农户和配送员,提高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王庆田是杨店镇的年轻干部,每天他都把蔬菜信息发送到群里,然后打包派送蔬菜,已经成了一个专业的“快递干部”。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截至目前,杨店镇累计向城区输送各类蔬菜总计79吨,其中通过同城配送渠道销售20多个品种蔬菜19505单,总计19.5吨,实现销售额15.9万元。
“现在的菜价,比卖给菜贩要高一些,而且细水长流,没想到老了,我还赶了回时髦。”梁让明一边摘着自家大棚的西红柿,一边笑着说。
而梁让明说的“时髦”不仅仅是网上买菜。疫情期间,杨店镇大胆启用“耘小宝”大数据智慧农业检测仪,减少人工实地观察环境次数,同时利用数据工具,在确保用户数据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对市场消费者进行分析,科学制订下一步种植计划,不断提高种植科学化水平,让产销实现对接。
“这是今年给我们刚安装的‘耘小宝’,我坐在家里,就能看到大棚里的情况,可不就是个宝。”梁让明的笑容很灿烂。
化危为机,危中寻机。
“我们把全镇的产品,放在一个平台上,搭建起平台渠道链条,编织成一张网,解决群众单打独斗问题,畅通全镇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循环,形成了电商助推产业、产业支撑电商的良性互动。”朱晓凯说。
如今,杨店镇构建了借力知名电商平台和自建电商平台“两条腿”走路,大宗货批发与商品零售、大平台与小平台、本地节会与消费扶贫差异互补的营销格局。
一声声卖力吆喝、一次次点击下单、一单单物流速递……
电子商务正在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巨大活力,让更多群众搭上“数字快车”,摆脱贫困,步入小康。
相关新闻
- 2020-11-04【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莲花”绽放藏乡美
- 2020-10-29陇南:电商+扶贫=大有可为
- 2020-10-29陇南市启动2020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
- 2020-10-29陇南市森林草原防灭火电视电话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