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地方特色 打造文化精品
原标题:发扬地方特色 打造文化精品
官渡古镇
傣族织锦
云子
日前,记者跟随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北丝路”牵手“南茶道”“一带一路”兰州“茶马古道”城际推介活动采访团,走进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古镇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采访该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及民间文化艺术发展情况。
官渡古镇:首批文化创意产业园,保护非遗项目
官渡古镇是昆明市首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0月18日,记者随采访团来到这处著名的古镇,这里的特产小吃、民族工艺品、艺术品琳琅满目,云子、乌铜走银、官渡饵块、胶胎火石器、掐丝技艺等非遗项目数不胜数,在这里观光旅游,浓郁的古典气息扑面而来,彰显出了昆明的特色文化。在滇派内画体验馆陈列的作品中,飞鸟走兽、山水田园风光相映成趣,充满了浓浓的民族风。中国普洱茶科技数字馆里,全息投影技术带大家走进茶叶世界,在VR世界里享受新奇、玄妙的视觉盛宴。
围棋起源于中国,云南围棋子——云子,是棋中圣品。云子制作技艺是省级非遗项目,生产云子的云南围棋厂就位于官渡古镇。走进云子棋院里,经典棋谱分外醒目,不同型号、材质的云子让人目不暇接。白子温润如玉,黑子五黑透碧,犹如天然玉石磨制而成。阳光照射之下,原本乌黑雅致的黑子,泛出碧玉之泽,如清澈秋水,透着一种沉静、儒雅之美。而这样的棋子,竟然是通过烧制而来。
从普洱茶科技馆的先进技术,到做工精湛的手工艺品,都彰显了昆明文创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昆明市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扶持政策体系,通过老旧厂房转型、业态变更、新建等方式,加快文创产业的聚集规模,打造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园区。截至2019年,全市共建成27个文创园区。其中国家级广告产业园1个、省级文创园16个、省级文创与相关产业融合示范基地4个,老旧厂房改造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各类园区实现营业收入91.39亿元,入园企业超过3000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有89家。
勐罕镇:“公司+农户”模式,传承傣乡民间文化艺术
勐罕镇隶属云南省景洪市,这里坐落着国家4A级景区傣族园,依山傍水,佛寺林立,良好保存了章哈、傣族手工织锦、傣武术、贝叶经、慢轮制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改革开放初期至今,勐罕镇就以其浓郁的傣乡风情和绮丽的亚热带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曾先后被评为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园林城镇、云南省旅游名镇、云南省级文明小城镇。
近年来,勐罕镇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工作方针,认真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不断推进非遗文博事业发展。10月19日,记者在勐罕镇曼春满村96号看到,主人正在进行传统的手工象脚鼓制作,已经做成的象脚鼓上刻有傣族传统文化的标识和符号,寓意风调雨顺,万事如意。据常年制作傣族大鼓的传承人介绍,傣族大鼓的制作原料都是从境外进口的,树径达1至2米,每截售价在5万元左右。
据勐罕镇宣传委员施蕊介绍,这里的农户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将傣族民间文化艺术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效融合,手工制作傣族织锦、竹编、服饰等,以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为促进“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创建工作,傣族园还通过招商合作的方式,引进有实力的商家在该区域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群,在酿酒、傣族织锦、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等较为成熟的传统手工艺中选择性进行研发创作,形成集规模化生产、展示、制作、体验、销售为一体的管理模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壮大。同时,围绕国家级非遗项目“傣族泼水节”,通过深入发掘和盘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各类优秀民间文化资源,有效促进了西双版纳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安丽 文/图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