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陇人相

【陇人相】以扶贫为己任 把村民当亲人——记元古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陈元兵

20-10-22 09:4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彭晓姣

  “最近经常下雨,咱母亲的腿感觉还好吧?我跟县残联的人说好了,轮椅一到,我马上送过来......”这是陈元兵在帮扶户陈侗家中入户了解情况时的一幕。

  陈元兵是渭源县发改局项目办副主任,2017年11月,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先后被组织选派到麻家集镇宗丹村、大安乡中庄村、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从选派那刻起,陈元兵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村子当作自己的家,把贫困户当作自己的亲人,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用一颗赤诚的心引导贫困村、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他不仅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元古堆村看望乡亲们。总书记殷殷嘱托大家:“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此,小山村的脱贫攻坚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元古堆人有了想头,有了劲头,更有了盼头。

  2019年5月20日,陈元兵被调整到了元古堆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元古堆村是总书记深切关怀的地方,这让有着两年驻村帮扶工作经历的陈元兵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为了尽快摸准村情、了解民意,他和帮扶队成员每天都坚持入户,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将全村13个社的角落旮旯丈量了一遍,对排摸出的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9户23人边缘户和9户45人监测户进行月监测月分析,以便根据变化随时采取扶持措施,确保有效巩固脱贫成效。

  2020年4月在元一社入户的过程中,见到精准扶贫户陈侗母亲因患脑溢血后遗症无法正常行走,了解到情况后,他第一时间与县残联和县医院联系,咨询办残疾证的相关手续。因老人无法行走,他联系县残联和相关单位上门为陈侗母亲进行残疾等级鉴定,不到一周就办理好了残疾证,使其享受到了残疾人“两项补贴”。陈妈妈激动地说:“多亏了小陈,帮我办好证,申请了轮椅,还叫人把我住的房子粉白了,现在亮堂的很。”

  “如今我也是上班族,当了村里的水电管理员,每年能拿3600元。”陈侗笑呵呵地说,陈队一有时间就来我家唠家常。

  为了引导村民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进军,陈元兵带领驻村干部在村里广泛开展励志教育,启发村民自我发展意识。利用光伏电站带来的集体收益,设立扶贫公益岗位、向群众购买服务,开设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道德讲习积美超市”,引导群众“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给劳务收入高、经济作物扩种多的贫困户发奖金,为帮带作用大的致富能人戴红花。这些工作,使村里奋斗光荣、互帮互助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一些出了名的懒散户也坐不住了,追着村干部找活干。

  稳定发展产业,是确保脱贫增收的根本。午后,正在棚里为菌棒注水的元古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员白海红说:“去年我们种了4棚羊肚菌都失败了,今年2月,陈队带领我们到康乐县景古镇考察学习,种的22棚羊肚菌,长势很好。”

  “今年收入已达23万元,还有100多斤干货没卖,预计今年能卖40多万,为80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500元左右。”该合作社理事长董建新算了一笔账。

  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群众脱贫干部带。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需要精准定位、精准掌握,更需要一支扎根扶贫最前线、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

  陈元兵始终把村党支部学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双富先锋活动”,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为依托,采取集中和个人自学、口头讲解、上门送学等方式,培养致富能人入党、提升党员致富能力。先后发展致富能人入党13人,推选5名致富能力强的党员进入村两委,组织党员群众学习40多场次,累计1000多人次,集中研讨4次。

  为了使贫困群众致富有道,陈元兵带领村党组织成立产业党支部,以种植、养殖和乡村旅游等七大富民产业为依托,创新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和“企业主办+群众入股”的产业发展模式,先后为1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入会群众分红132万元,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薄弱的村集体经济,他深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了自身发展外,还是借助社会帮扶力量。于是,他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通过多方协调,申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6万元,按照“五统一分一标三提高”的要求建设12.7亩的农光互补羊肚菌种植标准化产业基地,规范化运营合作社,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健全的带贫机制有了资金保障,贫困群众增收信心更强、势头更足。201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89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7325元,实现了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在脱贫攻坚战的第一线,坚守着一大批像陈元兵一样的扶贫干部,“全面小康不落一人”,是他们的铿锵誓言和初心使命。从城镇到乡村,从白天到黑夜,他们立足实际、实干苦干、用心用情与当地群众一道描绘了携手战贫、共建小康的感人华章。

  本网记者 彭晓姣 通讯员 吴鲁  赵婧婷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