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三农

且看乡村风光美——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陇南实践

20-10-11 17:3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宋芳科

【专题】中国的脱贫智慧

  且看乡村风光美

  ——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陇南实践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 多

  近年来,陇南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呵护青山绿水、留住乡愁记忆,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2066个,其中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2个。

  基础先行:后发赶超的破题之举

  长期以来,“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现实困境,像一副千斤重担,压在陇南干部群众的肩头。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几乎具备了陇南“穷窝窝”所有的典型特征:山高地偏,耕地稀少,灾害频发,贫困发生率多年保持在35%以上……

  2015年3月,武都区提出实施整乡易地搬迁的总体构想,决定把坪垭藏族乡8个村5000多人整体搬出大山。2016年,坪垭藏族乡扶贫搬迁工程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甘肃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建设项目。2018年底,全乡群众下山入川,乔迁新居,从此告别了“吃水靠驮、通行靠走、生活艰苦、光棍成堆”生活。

  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当地政府积极争取项目,组建合作联社,引进扶贫车间,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实现了群众就地就业增收。

  在安置区的扶贫车间里,村民曲九华正熟练地缝制酒店用品。不出村每个月就能挣到3000多元,现在的新生活让这位藏族姑娘倍感幸福。

  从坪垭藏族乡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建设,可以窥见陇南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决心。

  数据显示,陇南市已解决180多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贫困村动力实现了全覆盖,硬化通村道路1.2万多公里,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万多人,农村危房改造10.17万户……这些都为加快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奠定了良好基础。

  生态优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对于陇南而言,良好的生态是引以为傲的“家底”,也是陇南践行“两山”理论的优势。

  陇南坚持把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确立了“把陇南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目标,探索了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路子。

  多年来,陇南坚持全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公益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同时,陇南大力发展核桃、花椒、油橄榄、苹果等特色产业,绿化沟沟壑壑、坡坡坎坎。特别是摒弃旧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农特产品加工、现代制药等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批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农产品品牌。

  “绿起来”“富起来”,最终还要“强起来”。陇南充分释放“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高颜值”的生态环境与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正反哺于高品质的美好生活。

  治理有效: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短短一天,武都区三河镇马河村村民陈王军就收到了村医成永全出具的“电子健康证明”,上面详细介绍了身体健康状况等信息。

  今年疫情期间,陇南市40多万名群众通过“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收到了“电子健康证明”,在满足返岗复工需要的同时,为当地精准推进就业扶贫提供了宝贵数据。

  陇南乡村人口众多。过去两年里,陇南市探索打造网上数字社区——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把党建、扶贫、民生等职能下延到村庄和社区,具体到每个家庭。

  基于数据驱动,打通数据壁垒,运用数据决策,陇南逐渐打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截至2020年3月,该平台认证用户已突破100万人,覆盖全市3200多个行政村(社区)。

  除了自上而下提供政策信息和服务外,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还发挥着收集掌握社情民意的作用。陇南乡村大数据荣获“2019中国网络理政十大创新案例”。

  “村民不在村里在群里”。陇南引导群众组建“千村千群”微信群,在网上举办各类评先选优活动,有效提高了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