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工资”到“活薪酬” 兰州新区绩效考核成效显著
原标题:从“死工资”到“活薪酬” 兰州新区绩效考核成效显著
兰州新区管委会办公大楼。
全员聘用、全员绩效考核、允许兼职……近年来,兰州新区率先在重点改革领域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着力打造“管理效率高、服务水平优、运营成本低”的现代化新区。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以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工资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打破界限 吸引高素质人才
今年以来,兰州新区首次面向所属各园区、乡镇(街道)、国有企业定向选招学历高、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干部31人。同时对机关不担当、不作为、不胜任现工作岗位的人员及时调整到街道、社区、国企一线实践锻炼、增长本领。
这种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选人用人机制,正是兰州新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结果。
据了解,兰州新区畅通机关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干部人才交流渠道,注重从基层一线发现、培养、锻炼、选拔干部人才,引进急需紧缺的专业型干部。2017年以来,面向全国公开选招学历好、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干部510名,选聘公安、消防、教育、医疗等部门急需紧缺人才378人,第一学历本科及以上人员占比从48.8%提高到72.2%,最高学历本科及以上人员占比从74.8%提高到89.8%,有效缓解了新区干部队伍结构缺陷和高层次人才紧缺问题。
全员绩效 激发职工能动性
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制,在新区的工资待遇和聘用人员一样,考核成效高的干部工资就会拿得多。
2017年7月,兰州新区开始正式试行实施新区全员绩效考核工作。三年试行以来,完善薪酬制度,强化奖惩激励。按照“注重实绩、奖优罚劣、激励担当”原则,推动干部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薪酬待遇由“死工资”向“活薪酬”转变。
据了解,兰州新区不断规范全员绩效工资制,将工作人员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月度绩效工资,持续优化由岗位工资、月度绩效工资、年度绩效工资和特殊奖励构成的绩效薪酬体系,薪酬分配重点向基层倾斜、向重点项目倾斜、向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倾斜。通过优化各层次绩效工资标准级差,适度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集聚新区创新创业。
自绩效考核推行以来,兰州新区同级同岗工作人员月绩效工资最大差距达30%,对应到现金为1000元左右。如果考核排名靠后,评优和晋升也会受影响。
同时,新区坚持把绩效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职务升降、岗位调整、评先选优、问责追责挂钩。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推动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选人用人机制。
精简机构 提高行政效率
兰州新区的新,除了体现在用人制度上,在管理机构上,也实现了创新。
2017年7月,兰州新区将原有39个县级机构压缩为29个,整合设立了21个工作部门,在全省率先整合成立了市场监管局,构建了大人事、大经济、大建设、大监管等“大部制”机构设置格局,最大限度地避免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有力助推了新区高质量发展。
为解决新区所辖无县级行政区划、管理程序不顺、社会服务职能机构缺失、城市基层基础性服务管理短板突出等问题,兰州新区整合成立中川、秦川、西岔3个园区。构建了新区“新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乡镇(社区)”三级管理体制,实现了事权划分清晰、机构设置精简、人员配置科学、行政效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升级、服务企业和群众“零距离”,新区营商环境得到大幅改善,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领跑全省。
文/图 首席记者 张鹏翔
相关新闻
- 2020-09-27兰州新区成功教育园项目举行签约
- 2020-09-26兰州新区又有一条道路开工
- 2020-09-26兰州新区第一给水厂三期工程正式启动
- 2020-09-25兰州新区法院召开网络信息安全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