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彰显大学使命担当 助推老区脱贫攻坚 陇东学院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2020-06-30 16:4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原标题:彰显大学使命担当 助推老区脱贫攻坚

  陇东学院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庆阳地处黄土高原陕甘宁三省的交会处,是我省的革命老区。“面向群众、坚定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既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生命凝聚而成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激励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精神动力。建校42年来,陇东学院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扎根革命老区,始终坚持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学校积极发挥科技人才优势,秉承科教扶贫和科技兴农的优良传统,发挥优势、聚焦重点、整合力量,紧紧围绕科技、教育、产业、文化开展帮扶工作,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工作机制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帮扶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省委部署成立了驻村工作队,抽调12名干部深入4个帮扶村开展帮扶工作,302名处科级干部分别联系4个帮扶村554个贫困户,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干部全员参与、工作队驻村帮扶的帮扶工作机制。学校党委每年召开4次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研究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和措施,制定了《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和帮扶工作计划,签订工作责任书。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定期深入帮扶村开展调研,指导开展帮扶工作。建立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管理台账、签订目标责任书、驻村工作日记“三个一”制度和驻村干部工作日志制度,党委每半年听取一次驻村工作汇报,帮扶办定期发送脱贫攻坚任务通知,帮扶干部深入帮扶户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方案。强化帮扶工作督查考核,学校纪委与帮扶办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督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认真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对帮扶不力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约谈相关责任人。通过建立督查通报制度,把导向立起来,让规矩严起来,确保任务落实到人。

  发展特色产业 增强造血机能

  学校通过校地深入对接、专家带课题组驻点等方式,深入帮扶一线,找准帮扶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增强帮扶村造血功能。2017年抽调专家在毛井镇6个村开展旱作农业和草场状况调查,分析土质结构和肥力性状检测,结合贫困村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制定了《环县毛井镇种植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为帮扶村编印的《草畜产业实用技术手册》《陇东旱地饲草高效生产技术》《陇东主要家畜高效养殖技术》,得到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元平的充分肯定。

  为了推动帮扶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农副产品产供销问题,形成良性循环,持续为贫困户增产增收。2018年以来,学校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资助4个帮扶村11个专业种植养殖合作社,购买大型农机具4台和配套农机具3台,修建了黄花菜晾晒场、烘干室、冷库和草棚,大力发展大燕麦草和苜蓿种植,为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提供牧草,鼓励农户增加荞麦、马铃薯、玉米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为贫困户提供指导和服务,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农户销售特色农产品。杨东掌村刘国宁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以“陇上刘叔叔”品牌入驻拼多多电商平台,截至目前销售当地特色羊肉和农副产品价值1500多万元,带动周边养殖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聚力科技帮扶 助推产业振兴

  学校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研做在田间地头,把项目延伸到羊圈牛棚”,每年春耕季节,组织农业科技专家深入帮扶村,现场指导农户做好农业生产和田间管理,冬季农闲时间,组织开展种植、养殖、动物疫病防治和医疗保健系列培训,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产业规划开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学校农业科技专家先后选育庆选、庆丰、西峰、庆农、陇育5大系列冬小麦品种,庆单、庆双系列玉米品种,豆类、荞麦等杂粮新品种85个,累计推广面积1.2亿亩,产生效益26.5亿元。制定《地理产品标志庆阳苹果》《陇东苹果乔化栽培技术规程》等甘肃省地方标准17项,“庆阳国家农业科技园苹果提质增效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助经费900万元。制定瓜菜栽培技术地方标准6项,推广应用34.97万亩,实现产值2.1亿元。学校27名科技人员被聘为庆阳市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专家团成员,“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科技支农与社会服务工作辐射到庆阳市8县(区)30多个服务点12个企业和648个农户,培训人员1.55万多人,印发科技资料1.06万余册。学校承担省级脱贫攻坚农村人才实训基地项目,先后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乡村医生、工程监理人员、精准扶贫户和庆阳市副县处级、科级干部轮训、扶贫攻坚专题培训等,举办各类培训班414期,培训各类学员34.6万名。学校与庆阳市联合成立了庆阳地方立法研究基地、乡村战略研究中心等决策咨询机构4个,校地协同研究中心7个,承担地方委托项目11项,参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课题35项。副省长常正国对陇东学院提交的《关于学习深圳有奖有罚做法推进我省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作出了批示,这是该学院智库研究成果首次获省领导批示,是学校西北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标志性的智库研究应用成果。陇东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成果丰硕,生态修复效应显现,两次被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2020年4月18日,央视《新闻联播》《视听甘肃》等分别报道了该学院省级科技特派员、小麦育种专家等科研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春季农业生产和田间管理的新闻,进一步坚定了学校利用科技和人才支持地方脱贫攻坚的信心。

  发挥教育优势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学校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助推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学校整合教育教学、教师教育等学科资源,编制了《陇东学院—环县“互联网+”支教服务项目工作规程》,努力解决贫困边远乡村学生享受优质教学资源问题。学校充分利用继续教育学院和教师发展中心培训优势,精心编制教育合作方案,开展教师岗前培训、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为地方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贡献力量。学校积极改善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三年来,为4个帮扶村捐助电脑60台、电子琴36台、篮球架5付、爱心书包50套、科普读物2000多册。学校积极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发挥资助育人功能,2018年学校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131人发放资助金961.8万元,为环县4个帮扶村16名贫困大学生发放资助金8.2万元,为困难家庭学生举办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考研培训班等,精准帮扶学生成长成才。学校积极动员校友资助帮扶村学生升学就业,校友深圳艾比森公司董事长丁彦辉为环县毛井镇14名新入学贫困大学生发放5.4万元助学金。

  聚力文化引领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贫困地区的部分群众思想落后,观念陈旧,存在严重“等、靠、要”的思想。为了解决好贫困群众的思想问题,学校积极发挥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优势,以帮扶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组织专家为帮扶村党员做宣讲报告,为党员活动室捐助党建读物1000多册,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设备。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在贫困村组织开展文化艺术展演和法治宣讲,在4个帮扶村开展了10余次以“婚姻法”“宅基地及土地承包法”“合同法”“继承法”等4大模块为主的法制宣讲,提升了帮扶村群众的法制意识。充分利用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成立南梁精神研究中心,大力推进陕甘边革命史研究,出版了《南梁精神概论》《庆阳特色文化丛书——红色文化卷》等专著,继承红色基因,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大力推进南梁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以及省教育厅领导的肯定,进一步提升了弘扬南梁精神的境界。

  作为庆阳唯一一所本科大学,陇东学院将全面履行好高校历史使命,在服务中发展,充分挖掘利用学校资源,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中作出应有贡献。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