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时代楷模”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事迹在全省引发热烈反响
原标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时代楷模”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事迹在全省引发热烈反响
1月17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代楷模”发布厅,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全省各地干部群众在收看发布节目后,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学习为敦煌文物保护利用作出杰出贡献的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勇于担当、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忠于职守 勇于担当
几代莫高窟守护者视石窟的安危如生命,精心守护珍贵文化遗产,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酒泉市肃州区发改局干部吴佳豫说:“作为一个敦煌人,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荣获‘时代楷模’称号,令我感到异常光荣。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们‘忠于职守、勇于担当’的精神令人动容,也是我们年青一代学习的榜样。今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扎根基层、践行初心,用实际行动书写人生的画卷。”
平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柳湖高速公路大队民警仵文华感触颇深,他说,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七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大漠守护莫高窟,这种“忠于职守、勇于担当”的精神是我们公安民警学习的楷模。春运期间,自己和同事们会始终坚守一线,冒风雪斗严寒,为回家过春节的群众保驾护航。
坚守初心 矢志不渝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凭着对莫高窟的深情,在敦煌一留就是一辈子,体现了他们对初心使命的矢志不渝。
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组织干部职工观看了“时代楷模”发布节目。研究所所长吴正科表示,中宣部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时代楷模”称号,是对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极大鼓舞。作为敦煌研究院直属事业单位,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将大力弘扬“莫高精神”,坚守初心,矢志不渝,负责任地、真实地、完整地保护北石窟区域历史文化遗产,深入研究北石窟区域内文化遗产的文物及文化价值,为丰富丝路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文县铁楼藏族乡党委书记余石东说,对于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来说,“择一事、终一生”是他们的无悔选择,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为人民谋幸福就是我们一生要坚守的事业。铁楼藏族乡既是民族乡,也是文县最贫困的乡镇之一。我们要学习“时代楷模”精神,深入挖掘和传承白马民俗文化,以文化旅游产业为载体,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开拓创新 勇攀高峰
敦煌研究院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研发一系列创新保护技术,在文物领域科学保护、学术研究中取得显著成绩。
金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肖永晖说:“观看《时代楷模——敦煌研究院保护利用群体》节目,使我深受感动。作为一名民俗文化研究者,要学习他们扎根大漠的奉献精神,更要弘扬‘敦煌精神’,保护传承好河西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在新时代发挥新作用,让‘敦煌精神’成为展示文化自信的强大动力。”
1月17日,白银市白银区市民王志国看完发布节目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我去过两次莫高窟,那里的文物是甘肃的骄傲,这次看节目又详细了解了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先进事迹。正是这群默默无闻的人,在艰苦环境中不断研发创新保护技术,才能把莫高窟的艺术瑰宝展示在世人面前,留给后代子孙。我们要学习他们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不畏艰苦 甘于奉献
一代代莫高窟守护者坚守大漠,用无私奉献换来了敦煌石窟保护的崭新局面。
肃南县文旅局干部郎雪勇说:“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他们不远千里来到大西北,与风沙为伴,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着一份不变的初心,用一生的执着守护了人类的历史文化瑰宝,令人肃然起敬。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文物工作者,我将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将这种精神贯穿到我的实际工作中去,全力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莫高窟的守护者,用匠心呵护文化遗产,将这颗河西走廊的明珠擦拭一新,这种精神令人感动。”武警甘肃省总队甘南支队政治部主任冯羽说,作为驻守在海拔3000米雪域高原的官兵,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保持“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工作标准更要高”的优良作风,不畏艰险,甘于奉献,履行使命,为维护驻地稳定,保卫人民美好生活作出更大贡献。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孙海峰 朱宇鲲 安志鹏 陈 多 谢晓玲 陈 泳 范海瑞 徐锦涛采写)
- 2020-01-19林铎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我省贯彻意见安排部署有关工作
- 2020-01-19山丹艾黎纪念馆 第一部译作《沙漠医院》面世
- 2020-01-18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