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媒体八省区采访报道?】 绿色发展的“大宁经验”
原标题:【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媒体八省区采访报道?】 绿色发展的“大宁经验”
山西大宁“购买式造林”让村民在绿水青山中富起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 鑫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 金 鑫
“这真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情,我们老百姓都非常支持!”说起县上近两年做的“购买式造林”,68岁的白村村民冯还堂赞不绝口。
11月20日,沿着黄河,甘肃日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沿黄跨省采访报道组一行来到了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这里地处黄河东岸,吕梁山南端,总面积967平方公里,总人口不到7万人,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小县城,却走出了一条被誉为“大宁经验”的绿色发展之路。
所谓“大宁经验”,核心是“购买式造林”,这是大宁县近年来推行的一项创新型做法,其最大的亮点是实现了“生态环保”与“脱贫攻坚”两大主题的融合,荒山增绿、农民增收,在这里实现了“一举两得”。
增收增绿,一举两得
大宁县地处贫困人口集中的吕梁山区,是生态脆弱与生产落后的高度重合区。长期以来,贫困和生态脆弱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这是大宁的县情特点。
大宁县曲峨镇白村,是最先试点“购买式造林”的地方。村民冯还堂,就是最先参与造林的村民之一。
“2016年,村上试点‘购买式造林’,我第一个报了名,20来天的时间里,我挣了2800多元!” 冯还堂说,“一开始,村民们对于参与造林心里没底,当其他村民看到我们都挣了钱,然后就纷纷都参与了进来!”
“2016年,我们是全县第一个搞试点的村,第一年,仅有13个村民参与造林,到了2017年,村上就有120多人参与到了‘购买式造林’当中,而且,参与的村民当中,超过八成都是贫困户,大大带动了贫困户增收,好多贫困户当年就实现了脱贫。”大宁县欣达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冯明星说。
何谓“购买式造林”呢?大宁县委书记王金龙介绍,“‘购买式造林’是把政府事前投资造林的做法,转变为引导社会力量根据林业部门编制的规划设计先行造林,经检查验收合格,政府对社会力量完成造林所投入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以及合理利润进行购买。”
大宁县“购买式造林”的具体程序是由县林业局规划设计,乡政府组织购买,村集体落实造林地并决定实施主体。实施主体按设计完成造林和管护任务,经过一个生长季后,造林当年由乡镇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自验后报县林业局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报告,同时乡镇和造林主体签订造林合同。
按合同规定,乡镇根据县级验收合格单可支付30%的造林费用,不合格的要求造林主体进行整改,当年合格为止。造林第三年秋季,由实施主体乡镇进行第二次乡级检查验收,造林保存率达国家相关标准时,申请县林业局组织第二次验收,验收合格后支付70%,完成政府购买。
没了中间商赚差价
和普通的造林方式相比,“购买式造林”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购买式造林’的好处可多着呢,在自家的土地上造林,干活还可以挣到工钱,栽好的树木和土地还是归我们所有,地里的收益也归我们,这样的好事上哪里去找?”冯还堂说。
“原来的造林是专业公司在做,造林的钱公司挣大头,干活的村民挣小头,而现在村上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直接参与招标,没了中间商赚差价,造林的钱大多都让村民自己挣了。而且,栽好的苗木需要人浇水管护,原来造林专业队植树后并不能保证其成活率,而如今是村民自家的地自家的树,村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效保证了成活率。”冯明星说。
“造林第一年签订购买协议且当年必须全部完成任务,所造林木林随地走,产权全部属于林农,相比以往造林模式,‘购买式造林’的造林主体由原来的政府招投标、造林公司实施造林转变为由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村广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自愿造林。”王金龙说。
“我去年开始当了护林员,每个月能挣到700元的工资,我们7个人换班,每天在林地里巡护,主要看有没有人在林地里放羊,杜绝村民在林地周边用火等。”白村村民冯七贵告诉记者。
“造林后的养护工作,村上都是交给贫困户来做,这一份护林员的工作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份工资性收入,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冯明星说。
记者了解到,对于当地政府而言,“购买式造林”成功地将造林过程变成了商品,实现了造林“过程管理”向“结果购买”的转变,对于当地老百姓而言,此前的造林仅仅是打工挣钱,而如今,造林过程和林木收益都归属老百姓所有,实现了由过去的“要我造林”到如今的“我要造林”的转变。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围绕3年实施20万亩造林任务的目标,带动3529户9881人脱贫目标,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组织由8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组建的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赋予贫困户与百姓参与生态建设和保护的权利与自由,打造集中连片的精品工程,实现‘乡乡有精品,村村有工程’。”王金龙说。
据了解,2016年以来,大宁县完成“购买式造林”21.77万亩,参与的群众获得劳务收入5745万元,其中,2017年带动1562户4699人实现脱贫,2018年带动2088户6264人脱贫,今年实施“购买式造林”9.2万亩,可带动1640户4920人实现脱贫。
同时,为了实现长效脱贫,大宁县还设立了“脱贫攻坚生态效益补偿专项基金”,从2017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投入150万元,对全县未纳入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生态林和达产达效前的经济林给予每年每亩5元的生态效益补偿。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群众以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及林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折股量化入股,构建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长效机制。
大宁县以破解生态脆弱和群众贫困难题为目标,以“购买式造林”为载体,把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走出了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