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溯源甘肃】秦汉时期甘肃的文学创作

19-12-04 09:0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溯源甘肃】

  秦汉时期甘肃的文学,无论是民间文学、乐府歌辞还是少数民族文学,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反映着甘肃历史文化大省的一个侧面。

  秦汉时期甘肃的文学创作

  □ 本报特约撰稿人 李清凌

  1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用文学形式对各种社会现象作出的反映。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继战国韩、赵、魏及秦先王之后,令蒙恬带领10万(一说30万)大军,从甘肃开头,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的掠夺,给广大人民造成无法承受的负担。民间文人作《长城歌》说: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熟肉或蜜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意思是生了男孩别留着,生下女孩要用肉和蜜饯来哺育。你没看到长城下,被磨难而死的男子,骸骨堆成了山!诗歌通过当时男女孩长大后不同的社会遭遇,陪衬描写,用似不经意的艺术手法,控诉了秦王朝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后汉书·五行志》记载王莽新朝末天水的一首童谣。当时隗嚣在天水起兵,争夺天下,想当天子,不久就被诛灭了。童谣说:

  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歌词中的吴门,是冀县(治所在今甘肃甘谷县东)郭门的名字。缇群,是冀县一座山名。蹇人,指隗嚣,他因少时生病而跛脚。童谣讽刺说,那个跛脚的人说他要上天(指当皇帝),天可以上吗?如果天是可以上去的,地上哪里还有人!这首童谣用富有哲理性而又简练、辛辣的语言,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那些政治野心家透骨彻髓的蔑视和嘲讽。

  《后汉书》还保存一首《凉州歌》,歌颂一位执法如山,除暴安良的官员樊晔的为人。樊晔,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人。与光武帝刘秀是少年好友。隗嚣灭亡后,陇右不安,刘秀派樊晔为天水郡太守。樊晔为政严猛,遇事善恶立断,人有犯禁者,多不能活着出狱。吏人及羌、胡十分敬畏。凉州有歌唱道:

  游子常苦贫,力子天所富。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大笑期必死,忿怒或见置。嗟我樊府君,安可再遭值。

  大意是说,游手好闲的人常常喊贫,勤恳劳作者天赐富足。宁愿投入母虎乳子的险穴,也不愿犯法被关进冀县的监狱!樊(晔)断案时若是大笑,那你就死定了;若或一时现出忿怒的样子,倒还不难将你放出来。啊,像这样刚正不阿的樊府君,哪能再次遇到!诗歌用乳虎护子的比喻,刻画了樊晔爱民如子,嫉恶如仇,执法如山的优秀品格,又从神态上揭示出他的断案特点,惋惜像这样的好官难再遇上。直陈了人们对清正官员的尊敬和渴求。

  2 乐府歌辞

  乐府是汉朝政府的音乐舞蹈官署,负责采集民间诗歌,经过文士的加工,排练成乐舞,供宫廷演奏。后世的文学分类把一些模拟的作品也归入这一类。汉乐府中有不少与甘肃相关的歌辞,最驰名的是汉人的遗作《陇头歌》三首。陇头即陇山,今六盘山南段,古又称陇坻、陇坂、分水岭。秦汉时期陇山是中原和陇右的分界线。在时人的心目中,这是一段畏途。史载“陇坂九回,不知高几里,每山东人西役,升此瞻望,莫不悲思。”意为陇山高路又曲折,山东边的人到陇右服役,登上此山前后瞻望,没有人不悲哀地思念家乡。《陇头歌》唱道:

  陇头流水,流离四下。念我行役,飘然旷野。登高望远,涕零双堕。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在天险变通途的今天,人们对于古人反复吟唱的这种情怀是难以理解的,但在两千多年前,当一个被征戍边的内地青年,初次离家,已经过长途跋涉,又路过这悬在半空的高山,往前看是一片迷茫,近处,只听到流水如咽。这情景,能不让他涕泗滂沱,肝肠断裂吗?

  汉武帝有关天马的几首乐府诗,也同甘肃的河西、敦煌有密切关系,是甘肃秦汉文学的组成部分。《汉书·武帝纪》记载说: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马生渥(wò)洼水中”。颜师古引李斐的话注释,意思是说:南阳新野有个受刑发配到敦煌屯田的人名叫利长,他发现一匹奇异的野马常到渥洼池来饮水,利长设法绊得其马,献给武帝,诳言马是从渥洼水中跑出来的神马。汉武帝盼得良马心切,信以为真,乃作了这首《天马之歌》:

  太一况(贶),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志俶傥,精权奇。籋(niè,踏)浮云,晻(àn,迅速)上驰。体容与,迣(zhì,超越)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太一又写作太乙,是汉武帝时方士为武帝推荐的高于五帝的最高天神。歌词大意说,天赐予皇帝神马,它流的汗像血一样红,连口沫也是赭红色的。它志向卓异,精力奇强,上蹑浮云,奔驰向上。体态自然,超越万里,向东来到我(武帝)身旁。有什么能与它匹配呢?那只有龙了。汉武帝在诗中把利长所献的马当做天赐的神马来歌颂,神马是假,其情真切。这是一首极为感人的诗歌。有人说汉武帝喜欢马是他想模仿传说中的黄帝,乘着天马、神龙,登昆仑,升阊阖,求仙登天。但从政治的角度看,他毕竟是发奋有为的汉家天子。秦汉以来,匈奴扰边是中原王朝的最大边患,而战马则是各政权迫切需要的军需。马的质量是汉、匈较量的一个权重,对于急于解除匈奴威胁的汉武帝来说,获得良马、解除国家的边患是他魂牵梦绕、梦寐以求的事。他作“天马”诗,或正是这种心情的流露。

  《汉书·礼乐志》还有一首《朝陇首》,又名《白麟歌》,也是汉武帝视察陇右时作的。歌辞是:

  朝陇首,览西垠。雷电尞(燎),获白麟。爰五止(趾),显黄德。图匈虐,熏鬻(xūn yù)殛。辟流离,抑不详(通祥)。宾百僚,山河飨。掩回辕,鬗(mán,长)长驰。腾雨师,洒路陂。流星陨,感惟风。籋(niè,通“蹑”,踏)归云,抚怀心。

  诗中熏鬻又作獯鬻、荤粥,是匈奴早期的名字。诗的大意是说,登上陇山的高处,向西瞭望远方。刚刚祭祀了五帝祠,听到、看到了上帝打雷闪电的回应。之后又获得瑞兽白麟。白麟有五趾,外呈黄色。我打败了匈奴,安置了流民,抑黜惩戒了恶者。各个大山、各条大河、各路神灵都同五帝一起得到了祭享。现在将要调转车辕,驱向漫漫归途。多么想让雨师洒路,流星陨落,凉风习习,追踪归云,抚我之心。

  作者熟练地运用现实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将他到雍县(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南)祠祭五帝,然后西巡陇右近边,获得白麟,踌躇满志的心情和盘托出。头脑里装满了神灵幻象的汉武帝,想象让雨师洒道,清风拂面,白云齐飞,来抚慰他的辛劳和功勋。诗的文学性极强。

  3 赵壹的辞赋

  赋或辞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秦汉时期,甘肃出现了一些有名的辞赋家,最著名的作家是赵壹。

  赵壹,字符叔,汉阳郡西县(治所在今甘肃礼县东北)人。生卒年不详,大致生活在汉顺帝至汉灵帝时期(126年—189年)。他体貌魁梧,身长九尺(汉尺),美须豪眉,一表人才。然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排挤。他的赋作流传下来的有数篇,这里简介《穷鸟赋》和《刺世疾邪赋》。

  《穷鸟赋》是赵壹犯法,被朋友救出后感怀而作。辞云:

  有一穷鸟,戢(敛)翼原野。毕(捕兽工具)网加上,机穽在下。前见苍隼(sǔn,又名鹘,一种猛禽),后见驱者。缴(以缕系箭而射的装置)弹张右,羿子彀(gòu,张满弓)左。飞丸激矢(箭),集于我。思飞不得,欲鸣不可。举头畏触,揺足恐堕。内独怖急,乍(忽然)冰乍火。幸赖大贤,我矜我怜。昔济我南,今振我西,虽顽犹识密恩。内以书心,外用告天。天乎祚贤,归贤永年。且公且侯,子子孙孙。

  赋中作者以一只陷于穷途、四面张罗、隼追人射、飞丸激矢、走投无路的“穷鸟”自况,描述正是在他窘困与恐怖焦急的时候,幸赖一位“大贤”相救,帮他摆脱了困境。作者在感激之余,请求上天保佑这位大贤长寿,子子孙孙富贵延绵。是一首感恩图报的抒情赋。

  《刺世疾邪赋》深刻地揭露了恶浊的世态,抒发作者对邪恶的怨愤谴责之情。奸诈邪曲狗苟蝇营者,肆其怨酷,唯利是图,不管人民死活。搞得“佞謟(tāo,奸巧可疑)日炽,刚克(这里指刚强者)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弯腰,曲意恭维)名势,抚拍豪强。偃蹇(这里指愤世嫉俗)反俗,立致咎殃。捷慑(这里意为急切)逐物,日富月昌……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赵壹认为这一社会沉疴宿疾,归根是执政者包括最高统治者造成的:“原斯瘼之攸兴,实执政之匪贤”。眼下已是“尽忠路绝,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yín,犬吠声),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欲(嗜好与欲望)于目前,奚(何)异涉海之失舵,积薪而待燃……故法禁屈挠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表示自己“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决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作者在文中用“钻皮出其毛羽”“洗垢求其瘢痕”“渉海之失舵”“积薪而待燃”等切当的比喻和“秦客”“鲁生”等寓言人物的诗章,强化了赋的形象化表述和生动性。整篇语言既淳朴又辛辣,令那些窃位夺禄者羞愧难当,坐卧不宁,历来被看作是汉赋的佳作。

  4 留名于史的夫妻作家

  甘肃汉代夫妇双双留名于史的文学家,有秦嘉和徐淑。秦嘉,汉阳郡平襄县(治所在今甘肃通渭县西)人,他在汉桓帝时(147年—167年)任陇西掾史。有一年,秦嘉正准备去京师汇报本郡财政税收事务,他的妻子徐淑突然重病,要回老家休养。秦嘉来不及护持或当面辞别,乃派人代送;时徐淑已经远去。乃作了三首诗相赠。南朝陈人徐陵撰《玉台新咏》保存有这三首诗: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晩。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忧来如寻环,匪席不可卷。

  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既得结大义,欢乐若不足。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河广无舟梁,道近隔邱陆。临陆怀惆怅,中驾正踯躅。浮云起髙山,悲风激深谷。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贞士笃终始,恩义不可属。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宝钗可耀首,明镜可鉴形。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诗人感木瓜,乃欲荅瑶琼。媿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组诗表达了作者公务繁忙,夫人生病回乡未能亲自相送,连见一面也不及,遣车前去又未赶上的愧疚。看着夫人徐淑的来书,他食不下咽,长夜难眠。回想夫妇结发,常感欢乐未足,一旦远离,更觉得惆怅悲凉,万里相怀。他嘱咐徐淑要按时治疗吃药,并送去宝钗、明镜、香药和素琴,答彼厚意,表其深情。徐淑见诗见物,作诗答道: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沈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恨无兮羽翼,髙飞兮相追。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

  字字句句充溢着痛离惜别的情怀。后来,秦嘉被留在京师任职,夫妻远离,诗书往还,被史上传为佳话。南朝梁钟嵘撰的《诗品》,以非常严格的标准,收录前代作家“凡百二十人”进行品评,得到品评的“便称才子”。其中就有秦嘉夫妇的名字。钟嵘在《诗品》中说:汉上计(官名)秦嘉“夫妻事既可伤,文亦凄怨。为五言者不过数家,而妇人居二。徐淑《叙别》之作,亚于团扇矣”。他将徐淑的诗与东汉大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妹妹班昭的《团扇》诗相提并论,评价是极高的。

  5 少数民族文学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率军从匈奴手中夺取了河西走廊的焉支山和祁连山,匈奴人在悲痛之余作歌唱道: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其词简洁、朴素、优美,形式活泼、舒展。类似的杂言体诗,据称在内地也很通行,是中国诗歌由四言向五言的过渡形式。《旧唐书·音乐志》还录有匈奴悲叹离别的《胡吹歌》,其词为: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也是一首淳朴洗练,充满豪情的少数民族诗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