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庆阳

延伸产业链条 拓宽市场渠道 ——庆阳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调查

19-11-15 09:1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吕庚青

  原标题:延伸产业链条 拓宽市场渠道 

  ——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调查

  庆阳冯氏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意蜂养殖基地。

  宁县民兴草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羊基地。

  宁县建柱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在查看甜瓜长势。

  宁县民兴草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本版图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李建强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今年6月份,位于庆阳市区的宁州有机构树羊肉体验店开门营业,成为宁县信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办的首家羊肉产品体验店。

  回首信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便会发现,自在宁县瓦斜乡瓦斜村创办以来,这个合作社坚持用构树养殖生态羊,将旧窑洞变身养殖场,然后建立屠宰场、设立体验店,使得养羊产业迅速增值。同时,由信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与另外2家合作社携手打造联合社,在养殖产业源头把控、质量管理、市场拓展、风险抵御等方面抱团“突围”、合力“深耕”。

  在宁县,像信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样,还有许多合作社为实现更好发展而思考着、努力着、实践着……

  1 一个能人一个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宁县,凡是运行规范、收益良好、带动力强的合作社,必有一个有实力、有远见、有责任心的领办人。尽管他们分布在不同领域,却都有创业求富之心、回馈乡邻之愿。

  宁县信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人刘富荣,曾有11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后在新疆乌鲁木齐工作。

  1998年,刘富荣响应新疆垦荒号召,在阿克苏搞起了农场,种植棉花、红枣、香梨、葡萄,收入非常可观。

  2002年4月,刘富荣回到瓦斜村时,家乡的落后面貌让他深受触动。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更是像尖刀一样“刺痛”了他的心。

  据刘富荣回忆,当时有一个小学同学得知他“混”得不错,前来求助,他当即给了3000元,鼓励其发展产业。没承想,同学将1000元还了欠账,并很快花光了剩余的2000元,日子依然拮据。“我当时很生气,认为不能单纯给钱了,得把大家都组织起来,搞点产业。”刘富荣说。

  经过近一年的考察,刘富荣于2004年在瓦斜乡成立起绿丰食品有限公司,鼓励群众种植神虫草。后因市场原因,他将目光投向养羊产业,流转了村里10多孔废旧窑洞,开启了窑洞养羊模式。

  “这地方通风向阳,冬暖夏凉,投资成本还小。”刘富荣指着那一排窑洞介绍说,2016年,他建办起了信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按照市县“331+”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瓦斜乡瓦斜村149户贫困户、春荣镇李台村33户贫困户抱团养羊、共同致富。

  无独有偶。

  2015年,在外创业有成的尚宝成回到和盛镇范家村,成立众合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当地传统优势和自然条件,借助“海升模式”,栽植矮化密植苹果近400亩,带动82户贫困户入股发展;

  南义乡焦台村建柱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人丑建柱,是典型的村干部领办合作社,他将该村小打小闹的瓜菜产业推向了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让55户群众有了脱贫致富的稳定靠山;

  大学生创业代表孙健,将焦村镇半个城村民兴草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宁州肉羊和湖羊养殖规模扩大到近3000只,带动75户群众变身“股东”;

  年方30的宁县冯氏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冯勇,推动冯氏蜂蜜走向兰州市场、天津市场,出口到了日本等国……

  转业军人、村干部、大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能人。正是因为他们,这些合作社才变得生机盎然、活力迸发。

  2 一个产业一个链

  在脱贫攻坚中,产业扶贫是最有力、最关键的抓手。而一个产业是否具有生命力、竞争力和高效益,链的延伸尤为重要。作为产业“领头羊”,宁县部分合作社在这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15年至2016年,全国羊肉市场低迷,养羊人遭受了一次重创。为寻找市场突破口,刘富荣跑了许多全国有名的肉羊交易市场。在跑市场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想要“主导”市场,就必须做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把产业链做精细,精准对接市场,才能真正占据主动,赢得市场。

  杂交构树拥有优质的植物蛋白,是一种原生态的绿色饲料,富含动物生长所必需的钙、铁、钾、镁、锌、硒等多种矿物质。受外地甘草养羊的启发,刘富荣在全县率先尝试杂交构树养羊。

  起初,刘富荣试种了6亩杂交构树,养羊1000只。养殖了一段时间后,他将由杂交构树养殖的羊肉送给外地许多朋友和有关专家品尝,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于是,将杂交构树种植面积扩展到40多亩,养羊5000多只。“我又在川道流转了100多亩地,计划全部种植构树。”刘富荣说。

  在源头植入绿色有机元素的同时,刘富荣于2018年8月建起了30万只/年的肉羊屠宰厂。屠宰加工后,精细的羊肉产品供应广东等地的市场。

  与此同时,刘富荣在庆阳市区建起了宁州有机构树羊肉体验店,把原生态的产品呈上了餐桌。“好羊肉一定会赢得食客的味蕾。”刘富荣自信地说,这样明显地拉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在刘富荣拉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众合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尚宝成也在尝试着做产业链的文章。

  尚宝成在矮化密植果树基地附近,利用废旧窑洞建成5000平方米的兔舍两栋,并配套建成了饲料、冷库等,计划养殖獭兔。兔舍周边,则正在建设沼气工程。

  按照尚宝成的设想,合作社计划利用獭兔及其他动物粪便进行沼气发电,将沼液喷洒在果树上,沼渣用作果树肥料,打造绿色无公害苹果基地。“根据测算,发的电刚好可以满足獭兔养殖场的日常使用。”尚宝成介绍,以矮化密植苹果基地为中心,把整个链条做起来,合作社的综合效益自然就会提升。

  在宁县,产业链的“深耕”,不仅体现在合作社“内部运行”,还体现在社与社之间的“碰撞”上。

  2018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富荣和民兴草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孙健、致富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杨正亮在县城购买药物时,碰到了一起。

  “原先200元一袋的土霉素,因为我们3家要的量比较大,最后以一袋160元的价格拿下了。”孙健回忆,看到临时合作的好处后,他们3人萌生了联合的想法。

  经过充分酝酿,今年4月,刘富荣、孙健、杨正亮3人发起成立联合社,在市场、技术、防疫、财务等方面深度融合,以全面做大做强宁县养羊产业。

  “联合社可以大量节约成本,并且可以有效对抗市场风险。”孙健认为,联合之后,还可以腾出专门的人去开拓市场,对整个产业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

  除了在“链”上持续加力外,宁县部分合作社还将目光投向了市场拓展和品牌打造。

  依靠焦台村引进的浙商,宁县建柱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设施瓜菜产业发展,效益非常可观。然而,合作社负责人却心存忧虑:现在的瓜菜销售完全依赖浙商市场,如果将来浙商撤走了,瓜菜该销往何处?

  “任何合作社、企业都不能盯着一个市场,要把眼光放长远,多条腿走路。”丑建柱说,目前合作社正在开拓自己的市场,同时注重品牌的打造,争取在数量和质量上打通与市场沟通的桥梁。

  3 一份坚持一份真

  坚持,诚信,是此次调查中记者听到频次较高的两个词。坚持得始终,诚信赢天下,这是产业和合作社发展都必须坚守的初心。

  在刘富荣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幅苍劲有力的毛笔字画——“诚信赢天下”。“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最大保障。做产业、干企业,都要诚信立本。”刘富荣坚定地说。

  据刘富荣回忆,前些年,周边有村子种植中药材,市场销路很好,产业收益颇丰。那时,有些群众为了蝇头小利,在药材里加土、做手脚,最后导致市场下滑,中药材严重滞销。

  “做农产品是个良心活。我为什么要用杂交构树养羊,还设立专门的羊肉体验店,就是为了让消费者尝到最地道、最绿色、最美味的羊肉。口碑好了,信誉好了,合作社效益才会越来越好。”刘富荣说,无论什么时候,都得把诚信挺在前面,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2016年,宁县建柱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了20棚无籽麒麟西瓜,却因管理手段、节点把控、施肥含量等不到位,致使无籽西瓜“生”了籽,并且含糖量也不达标。

  “20棚西瓜,我们一个也没有卖,整整赔了7万多元。”合作社负责人丑建柱说,不达标、不合格的产品怎么能卖呢?

  2017年起,丑建柱带领几个社员到浙商大棚跟班学习。之后再度尝试,终于将无籽麒麟西瓜培育成功,近两年每个大棚的收益都在1万元以上。

  人之所助者,信也。宁县冯氏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冯勇对此感受颇深。“近几年,我们这小小的蜂蜜之所以能出口,全凭的是质量。”冯勇说,目前所有蜂蜜中,只有洋槐花蜜能出口,所以他和其他社员一年四季拉着蜂箱全国“周游”,虽然很辛苦,但可以确保质量,站稳市场。

  诚信固然重要,但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宁县众合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尚宝成却有另一番见解。在他看来,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最难得的一份精神是坚持。

  “农业产业周期长,尤其苹果,一年两年难见收益。”尚宝成认为,如果不坚持、坚持不好,产业就会夭折;若想长期坚持,则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同时,还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并在贷款等方面全力协调、积极帮办,促进产业永续发展、合作社稳健运行。

  据了解,从2018年开始,庆阳市大力推广“331+”产业扶贫模式,第一个“3”就是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联动,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这种模式具有集聚优势资源、整合投入要素、实现合作共赢等特点。以合作社为中心,带动群众入股,抱团发展,成为当地发展脱贫致富产业的现实选择。

  “群众纷纷入股,无疑增强了合作社的实力。”尚宝成说。

  坚持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是关键,丑建柱对此非常认同。“办合作社一定得把社员这支力量用好。”丑建柱说,宁县建柱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社员实行瓜菜大棚承包制,对效益好的大棚负责人还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切实增强了社员的归属感、融入感。

  对于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宁县民兴草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健有一套“独门秘方”。“就养羊而言,可以探索‘生产在户、经营在社’的办法。”孙健说,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可以让社员们都动起来。

  在这些能人和先进理念的引领下,宁县涌现出了许多有特色、有潜力、有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宁县还通过新建改建、规范提升、联合重组、清理注销等方式,对全县各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分类指导、规范提升,全县合作社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

  记者手记

  办好合作社有“真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合作社建成后,最重要的是如何生产、经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合作社建办和运营过程中,宁县有自己的“真经”。一是要生产出地道、可靠、健康的产品,靠着质量和诚信闯天下;二是要在产业链上面进行“深耕”,提高产品附加值,精准对接市场。此外,农业生产需要一个周期,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合作社如果没有韧劲,坚持不好,就会前功尽弃。

  目前,我省各个贫困村基本实现了一个种植、一个养殖合作社全覆盖,希望这些合作社都能因地制宜做好产品、链条、市场等文章,着力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和规范化运行水平,真正把合作社打造成为群众增收致富、永续发展的稳定“靠山”。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