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分别为:郑良磊、韩铭浩、刘金鑫、沙航、张桐坤
他们从小怀揣军旅梦,心中满是爱国情。他们扎实训练,苦练技艺,在人生最美好的大学时光里淬炼成钢,书写出绚烂、无悔的青春爱国篇章……
从军行 初长成
2018年秋,郑良磊整装来到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原本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就想完成自己的当兵梦,而这所学校是全国首批11所定向培养士官院校之一,海军、陆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武警部队都有,兵种齐全,所以就选择在这里读书了。”
郑良磊就读的是海军18级应用气象技术专业,可当他褪去便装,如愿以偿穿上这身军装时,随之而来的却是满满的沮丧。
“每天要五点半起床,队列训练的时候,一个简单的军姿要练好几个小时,被子必须叠成‘豆腐块’。”那些梦想中充满热血的军旅生活变为枯燥的整理内务、苛刻的队列训练,这一切都让郑良磊很不适应,偷偷躲在被窝里抹泪是很多士官生在刚入学时最难忘的一段记忆。
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每天6:00起床;6:20出早操,至少三公里;7:40开饭;8:20上课;12:00所有人员集合开饭,饭前一首歌;1:00午休;14:00上课;16:30军事训练;18:00休息;19:20晚自习;21:40晚点名。这就是我们一天的作息时间。”今年大二的沙航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大一体能、军事训练比较集中,大二主要系统学习专业课程,包括气象知识,大气探测技术,机电维护维修,计算机等相关知识都会涉及到,基层部队所需要的各类技术,我们学院都有。”从刚进校园的青葱男孩,到如今已军姿挺拔的少年。沙航感触最深的还是自己的大学生活与别人不一样。
“士官生的校园生活更多体现的是严格的纪律与标准,这是练兵的必修课。虽然我们的大学生活有很多地方和大家不一样,但我们的课余生活也很丰富,踢足球,打篮球,喜欢音乐的人可以加入军乐团。”沙航笑着说。
“豆腐块”里的“大道理”
来自17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火箭军刘金鑫以前是一名体育生,说起体能训练,他一点都不怕,可让他静下心来叠被子,却成了不小的挑战。
“当时抱着被子在宿舍楼道里,一修就是几个小时,我突然悟出一个道理,平时在家父母给你说好话的时候,你会不耐烦,但在这里每天三四个小时对着被子,一直修、捏,反倒会静下心来思考人生。”刘金鑫不禁感慨,是环境让自己迅速成长。“我们年轻人就应该在苛刻的环境里多锻炼锻炼,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传承军旅梦 接棒再出发
“我爷爷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他在我们家族军旅史上写下了绿色的第一笔。”对于2017级大气探测技术专业的空军张桐坤来说,爷爷和叔叔两代人的军旅生涯,将从军报国这一信念深深根植于他的心间。
如果说,爷爷和叔叔将“军旅梦”的种子种在了张桐坤心间,那么“班长”权文玉则不断为这课幼小的种子浇水施肥。说是“班长”,其实在张桐坤看来,权文玉只是一名带自己的普通学长。在兰资环士官学院,一直有这样一个传统,那就是每一届新生都会由高年级学长,作为领路人担任他们的“班长”。
“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告诉我在这个地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一个准军人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每当张桐坤提起这位可亲可敬的“班长”时总是充满了感情。一起训练,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接受惩罚……在士官学院,大家笑称关系是“坑”出来的,共同承担、共同成长,不同的大学生活铸造了士官生之间别样的情感。比同学情谊更牢固,比战友情更亲切。
如今的张桐坤即将走出校园,真正步入军营,展开一段全新的军旅生活。曾经那个五彩斑斓的“军旅梦”在大学时光里,逐渐褪去华丽的外衣变得更加真实而富有生命力。
青春报国正当时
风华少年正逢时,激荡梦想任在肩。把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镌刻进自己生命年轮,是每一个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士官生的无悔选择。更是18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陆军韩铭浩所奉行的人生准则。
以前作为播音主持方向的艺考生,韩铭浩觉得爱国就是当好党的喉舌,把党的声音传递给千家万户。当他来到了这所学校,穿上军装时,他第一次对爱国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
“因为学校的选址是在当年兰州战役的主战场窦家山,所以每一次拉练就变成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看到当年的一些历史资料,以及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都让我感觉到压在自己肩上的担子特别重。”
虽然从光鲜亮丽的镜头前转为默默无闻的普通士官生,可在韩铭浩看来,现在的他更加认识到当初自己决定的正确性。他不后悔选择了这条路,也不后悔选择这个职业,更不后悔选择这身军装,因为这是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窦家山,一个布满红色基因的土地,在这片热土之上,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的士官生们把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作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把个人理想志愿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相结合,努力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从而留下最为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