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兰州新区 >> 新区动态

改革开放新地标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兰州新区

18-12-18 08:1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吕庚青

  原标题:改革开放新地标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兰州新区

  在兰州新区的核心区,有一片面积2.86平方公里,以绿色围网围起的特殊区域——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

  “自2015年12月24日正式封关运营以来,已累计超过300家企业在这里注册,累计完成超过100亿元进出口贸易额。”12月16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团来到兰州新区采访时,兰州新区商务旅游局局长助理段旭基告诉记者,如今,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进出口贸易额已经占到兰州市的40%、全省的15%,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开放,是历史赋予兰州新区的神圣使命。

  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以“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为重要定位的,只有兰州新区。

  不沿海、不临边,地处内陆兰州新区如何突破自我,建立向西开放新格局?

  “通过搭建‘一区一港一口岸’对外开放平台,兰州新区已成为全省开放平台最多、开放层次最高、贸易最便利化的地区。”段旭基说,自2012年获批建设国家级新区以来,兰州新区就把搭建对外开放平台作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一方面不断完善综合保税区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强化中川国际航空港和中川北站铁路的口岸功能。

  “目前,中川国际机场已获批运营进口种苗、进口冰鲜水产品及进境水果3个指定口岸,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和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已正式投入运营,铁路口岸正在积极申报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和药品口岸。”他说,全省85%的功能口岸和场所都在兰州新区,为兰州新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搭建开放新平台的同时,兰州新区致力于对外通道建设。

  “截至目前,兰州新区铁路口岸中川北站已累计发运109列前往中亚、欧洲的国际货运班列,开行范围和密度逐年增大。”兰州新区商投集团陆港公司总经理贾世东说,借助铁路、航空优势,这几年,兰州新区正不断拓展“陆上丝绸之路”,编织“空中丝绸之路”,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

  40年,改革与开放如影相随。

  而建设国家级新区的6年里,兰州新区已成为我省不断深化改革的试验区。

  在兰州新区经十五路两侧,一座座西北地区最大的科技双膜大棚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泛出鱼鳞般的光芒。大棚内,“甘露”“红颜”“雪里香”等优质品种草莓长势正旺,五颜六色的玫瑰花香沁人心脾。

  “这是兰州新区农投集团投资22亿元打造的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兰州新区农投集团相关负责人王奉军说,这些大棚总面积超过了24万平方米,单个大棚面积达到7000多平方米,采用了先进膜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规模居西北地区之最。

  农投集团,一个兰州新区成立不到两年的国有公司,何以挥出如此手笔?

  答案正是改革。

  为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着力发挥引领支撑作用,2017年,兰州新区将61个区属及部门所有国有独资及控股参股公司,按照业务分类整合为市政投资、现代农业等6大集团公司,并成立石化产业集团,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与管理部门脱钩。

  此举一出,企业由小而散变为大而专,职工积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企业动力十足。

  “2018年底,7大集团的营业收入预计将突破26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实现倍数级增长,税收收入占新区年度税收超过10%。”兰州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改革,国企已成为兰州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兰州新区,改革的烙印显现在各个方面。

  通过管理体制机构改革,兰州新区构建了“新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镇(街道)三级管理架构”,机关部门及事业单位内设科级机构由301个缩减为147个,压缩51.2%,有效解决了管理体制不顺、机构设置审批不统一、政出多门、管理层级多、职责交叉、效率低等问题,政府管理效能大幅提升。

  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兰州新区将干部身份由公务员、事业单位、聘用制三种混岗变为参公聘用制一种身份,薪酬由公务员、事业、聘用三种标准调整为聘用绩效工资一种,实行绩效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职务升降、岗位调整、职称竞聘、评先选优、人员辞留“六挂钩”,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得到极大激发。

  ……

  坚持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如今,兰州新区动能十足,正成为陇原大地的新地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