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兰州红古:精准施策“拔穷根”

18-11-23 08:4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编辑:张珊珊

  红古:精准施策“拔穷根”

  本报记者 牛占虎 实习生 吴炫

  近年来,红古区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揽,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精准施策,提高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扶贫解决“代际性贫困”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红古区从抓教育入手,大力健全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中小学校全面改薄工程,改造提升农村学校15所,实现安全校车、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大力实施学前教育资助、普高(中职)助学金、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等项目,对所有中职教育学生和普通高中贫困学生、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免除学杂费,累计有1314名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享受到免除学杂费、保教费政策,给予国家助学金等教育扶贫政策金额达71万元,累计为3599人发放生源地贷款215万元,为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返贫提供了政策保障,以教育扶贫解决“代际性贫困”。

  产业扶贫解决“根本性贫困”

  产业扶贫是根本之策,深入实施“双千万元”和“双业贷款”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着力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让农民享受到了产业政策和优势特色产业带来的蝶变效应。

  红古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建成千亩苗木、千亩优质果品、千亩玫瑰和千亩核桃等特色种植基地18个,实施“万头生猪”、“牵头奶牛”、“万只肉羊”、“10万只鸡”四大畜禽增量工程,建成标准化示养殖场15个,建成了金砂台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鑫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同时,立足红古优良的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精准扶贫产业,实施农资经营店、温室种植以及养殖场等29个村级扶贫产业,发展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30个,带动农户1万余户,通过推进“企业+基地十网店”的农村电商交易模式,实现产值500多万元。

  健康扶贫解决“支出性贫困”

  严格按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参保,有签约医生、有免费签约服务包、有兜底保障政策、有脱贫不脱扶持政策的“一保四有”政策,扎实推进“一人一策”健康帮扶计划,红古区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 、“一站式结算”优惠政策,为群众就医和健康保障打开绿色通道。

  据统计,截至目前红古区组建省(市)、区、镇、村四级签约团队372个,制定贫困人口健康帮扶措施1749人次,完成送医上门1671人次、康复指导570人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率达到100%, “年累计合规医疗费用超过3000元以上部分政策兜底解决”医疗救助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合规费用报销比均达到85%以上,解决了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实难题。

  就业扶贫解决“技术性贫困”

  就业是民生之本,红古区坚持把解决就业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增收举措常抓不懈,就业脱贫效应凸显。

  实现稳定就业就需掌握一技之长,这是解决“技术性贫困”的关键,红古区发挥当地各类技术人员的作用,对有就业愿望的城乡居民,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提高务工的稳定性和收入,对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让农民掌握田间管理的方法,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职业培训+就业创业”模式,推动劳务输出和返乡创业双向流动,累计培训电工、修理、月嫂、理发等专业技术人才6200人次,发放就业创业贷款1.4亿元,举办人才招聘双选会36场(次),帮助42名建档立卡户持证上岗,引导返乡人员创办经济实体300 余家,带动1500余名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2.5万元,通过“技术性”扶贫切实提升了扶贫水平和脱贫质量。

  金融扶贫解决“资金性贫困”

  着力构建支农、惠农、便农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保险产品,启动实施普惠金融“村村通”工作,红古区财政筹措资金2000万元注册了区级特色产业担保公司,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直通农户,解决困难群众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统计结果显示,红古区累计投放惠农贷款3452万元,支持560户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脱贫产业,有效扩大了金融资金的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救助商业保险,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投入资金54万元,为全区1534名两保一孤、3915名残疾人、1382名低收入人群统一购买意外伤害险和重大疾病事故险,投入资金5万元,为全区676户建档立卡户购买医疗保险,有效提高了建档立卡户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从根本上减轻了贫困群众因病、因灾、因意外致贫的负担。

  政策兜底解决“特殊性贫困”

  针对生活无着落的特殊贫困群体,不断加大保障力度,确保应扶尽扶、兜牢兜住。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一核实、逐个甄别,凡是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农村特困、农村孤儿等政策补助范围,将647名“鳏寡孤独痴残”贫困群众纳入兜底保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紧盯“两线合一”,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10元,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年680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年5548元。制定贫困残疾人专项脱贫方案,对267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房屋进行无障碍改造,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率达78. 54%,对全区剩余未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55户121人,按照低保全额保障每人每月310元的标准,全部实行政策兜底脱贫,确保不漏一人一户。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