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精准扶贫机制创新
原标题: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精准扶贫机制创新
王建兵
要化解新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就必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甘肃精准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区域性、整体性贫困特点突出,实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因此,要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战相结合,实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机制创新。
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产业兴旺。发展壮大入村入户产业项目,是帮助农户实现快速增收、稳定增收、持续增收的有效措施。一是要落实好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整区域、整县域、整流域布局调整,加大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普及,推动特色产业上规模、上层次,增加集聚优势。二是要扶持壮大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组织,引导贫困地区土地和劳动力向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流转,不断延长和完善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品牌优势。三是以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依托各级职业技术学校、各类农业知识讲座、科技下乡等平台,采用多种方式为农民培训增添实用技术,力争使每一个贫困户都有1名掌握致富技能的人。充分发挥各种农业生产技术协会的作用,在每个乡镇和村培训5-10名技术骨干,让每户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二、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实现治理有效。一是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精准扶贫的综合平台,从社会治理、财政、人事、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大机制创新,有效整合市场、社会乃至社区的扶贫资源,必要时可以考虑建设专业化的机构或政府购买相关服务,综合运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扶贫措施,形成精准扶贫的合力,从而改善精准扶贫的实际效果。二是要以村民自治为核心,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改变村民代表和村委会之间权利不平衡、村民监督形同虚设的现状,避免扶贫直接利益主体的缺失而导致的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发生。三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引导农民增强学法依法用法意识,加大违法成本,强化法律在化解农村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三、积极依靠群众力量实现生活富裕。要以创新思维重构扶贫开发战略,推进扶贫战略实施。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开发扶贫、市场运作”的多元扶贫开发机制,培育多元化的扶贫开发主体,实现各种扶贫资源优化组合,构建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扶贫思路精准,扶贫措施要更具针对性、更有操作性、更富实效性,做到精准施策拔掉“穷根”。在扶贫开发方式上,要坚定地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培植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针对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弱化、基层干部素质能力差的问题,要结合扶贫开发工作,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作为一项具体攻坚任务来完成,激发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
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实现生态宜居。一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向,大力推进绿色农业理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绿色农业生产体系的构建。二是按照区域生态功能的不同定位,明确区域生产功能,加快制定重点生态区可持续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三是加大生态工程的资金支持力度,构建多元化的生态融资体系。建立政府投入、社会参与的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动员社会投资力量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给予生态建设的投资者投资权与收益权的统一政策。四是继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区域内生态地位重要区、水源涵养区安排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加快生态恢复和重建。
五、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实现乡风文明。要把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着力重点。一是继续把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作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合理调整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布局,加快贫困地区幼儿园、中小学校建设改造力度。二是重点推进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在抓好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重视乡村两级卫技人员的培养。充实贫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专业技术人员,鼓励各级医疗人员到贫困地区开展帮扶。三是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较大幅度提高特困家庭大病患者统筹报销比例,农村救助资金要重点向特别困难家庭和大病患者倾斜,逐步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因病返贫的问题。四是提高贫困地区民政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的补助标准,推进农村集中供养和救助体系建设,提高供养和救助水平。
(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2018-10-30砥砺奋进谱新篇 ——兰州西固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018-10-30定西市陇西县乡村三级联动为村干部“充电”
- 2018-10-30“党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