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环保世纪行】高山密林里的“金色精灵”
原标题:【陇原环保世纪行】高山密林里的“金色精灵”
记者 徐爱龙 张富贵
身着一袭金黄衣,鼻翼高高翘起,毛茸茸的尾巴修长而灵动……9月6日,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翻山越岭,经过4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在陇南市武都区裕河金丝猴省级自然保护区见到了这群高山密林里的“金色精灵”——川金丝猴。
从保护区所属的白沙沟保护站步行进山,约5公里后,来到了位于半山腰的川金丝猴投食点。巡护员杨忠录吆喝了几句“猴言猴语”,隐藏在山林里的川金丝猴便“吵闹”着从树枝上攀跃而下,寂静的山林顿时有了生气。杨忠录乐呵呵地提起两桶切好的水果一路小跑着去投喂。
据了解,陇南市武都区裕河金丝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陕、甘、川三省及秦岭山系与岷山山系的交汇地带,成立于2002年,是以川金丝猴、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为什么要将川金丝猴引下山?人工投食是否会改变野生川金丝猴的生活习性?”
陇南市武都区裕河金丝猴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郝长远介绍说,保护区有川金丝猴1000余只,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常年群栖在高山密林中,因此长期以来并不掌握川金丝猴的生活习性等。为了更好地保护川金丝猴,保护区管理局与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合作开展了课题研究,邀请“猴专家”把“隐居”在“深山老林”的川金丝猴引下山,并辅以人工投食,为研究野生川金丝猴生活习性、种群变化以及救护等提供第一手资料。目前引下山的仅有4个猴家庭共30多只,仍然是野外生存环境,不会对川金丝猴的野性造成影响。经过一年半的驯养又增添了13只“猴宝宝”,并已经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科研资料。
在山坡上相对平缓的地方,有一个用木棍、树枝以及纸板搭建的简易窝棚,是杨忠录工作及休息的地方。这样的窝棚总共有8个,分布于白沙沟半山腰上,杨忠录以及其他7名队员从“四面八方”为川金丝猴形成了一个保护圈。
杨忠录是巡护队的副队长,大家都称他为“猴王”。“看护猴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杨忠录说,上山后就几乎没有下山的机会,只有等到晚上天完全黑后,川金丝猴都休息了,才能“偷偷”下山回家转一圈。而猴子凌晨4时就开始觅食了,所以赶凌晨3时前又必须返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开始新一天的守护。
穿行于裕河的山水之间,四面山峰高耸,苍翠欲滴,谷深峡窄,碧水长流。身处其中,感受到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静谧。
“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7.25%,已经成为长江中上游嘉陵江水系重要的天然生态安全屏障。”郝长远是土生土长的裕河人,在他看来,保护区能有今天的保护成果,得益于村民生活习惯的改进和保护意识的提高。他告诉记者,以前的裕河镇经济落后,消息闭塞。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离不开木柴,对生态植被破坏非常大。保护区成立后通过多种措施的引导,以及当地年轻人外出后带回一些新的生活理念,村民们的生活习惯有了极大的改变,不再“唯木材是用”,森林植被得到有效保护。保护区还安装了红外相机,工作人员带着拍摄到的画面向村民介绍野生动物种类及保护级别,村民的保护意识有了极大的提升。
随着生态的不断恢复,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与人的距离也越来越近。“目前保护区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5种。”保护区所属的西支站站长赵涛说,现在经常有野生动物在公路边“溜达”,甚至到村民家里“做客”,“前几天就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羚牛下山与川金丝猴抢食。”
据介绍,陇南市武都区裕河金丝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已纳入国家大熊猫公园体系建设之中。在与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合作的课题研究完成后,这些被引下山的川金丝猴有可能重新回归大自然,也有可能依托大熊猫公园体系建设,继续在这里接受保护。
相关新闻
- 2018-10-02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甘肃省全力打造绿色环保公路建设项目
- 2018-10-02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甘肃省全力打造绿色环保公路建设项目
- 2018-09-30兰州市环境保护局采购第三方承办兰州市大气颗粒物及气流变化情况立体探测数据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 2018-09-30兰州市西固区环境保护局西固区农用地土壤详查点位布设工作第三方技术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