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节】进入新时代的新师范教育——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再谱新篇
原标题:【关注教师节】进入新时代的新师范教育——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再谱新篇
记者 高云飞 通讯员 赵宝巾
七十年前,一群教育人来到兰州的黄河岸边扎下了根;七十年来,23万莘莘学子从这所被誉为培养西北教育人才“摇篮”的大学奔赴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西部省区的基层教育一线。
如今,西北师范大学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应对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在西部地区首先提出了“新师范”教育创新行动计划……
牢记使命,播撒希望深耕教育梦想
西北师大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她的“师范”属性。在这里,一代又一代贤者良师深耕梦想。
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一位学者常年跋山涉水采集标本。一天,当他踏上小五台山,“偶遇”一丛黄白相间的花儿,从此,这种俗名为“金银花”的“孔氏忍冬”和它的发现者孔宪武一起载入了世界植物学的史册。
一本50余万字的巨著《教育学原理》,胡德海花费了十年时间去完成,而思考与研究则长达40年。将毕生的智慧和心血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的胡德海,如今92岁高龄依然著书立说。
还有我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西北师大唯一的终身教授南国农……
他们是教育的灵魂,他们是大学的脊梁。正是这种文化基因的代代相传,经过百十年来的精心打磨,今日的西北师大已经拥有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2016年7月,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的平台上,西北师大教授张筱兰主讲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已“圈粉”125810人,取得了高通过率的优异成绩。此课被认定为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也是甘肃省唯一通过此项认定的课程。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李并成主讲的《敦煌学》课程,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所在学科领域第一门、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国家级精品课程。
像这样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西北师大还有4门:杨改学的《教育传播学》、郭绍青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靳健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吕世虎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此外,该校还承担2个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项目,3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获批的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均与师范专业建设相关。
突出特色,推进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西北师大对教师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示范性和辐射性,尤其对西部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探索教师教育发展的“头雁效应”。
“应该按照21世纪高素质人才之需求推动历史教改”。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大的袁本愉,不断探索历史教学法,身体力行推教改,现已成为兰州市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
“我要让藏区的孩子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刀杰曼为此努力着。她2007年从西北师大毕业后,回到了夏河藏中教英语。
“我从小就想当老师,走上讲台就是我的志向。”这是大二数统学院杨婷的梦。
袁本愉、刀杰曼、杨婷,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西师人”。
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是西北师大义不容辞的使命。
“终于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要去支教了,心情无比激动!盼着把学到的知识传给孩子们。”
“我带着羞涩与忐忑,抱着课本和教案走上讲台,尽管做了很多准备,但当我真正面对那么多双眼睛时,我还是紧张了。”
……
翻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支教日记”,时间仿佛回到了10年前的那场“邂逅”。
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和西北师范大学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开展实习支教工作,推进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改革,支援新疆基础教育,缓解新疆基层中小学教师短缺问题。
十年间,3000余名西北师大学子“接力”这场支教的“马拉松”,活跃在中小学的三尺讲台上,把教育的种子撒播在了新疆的热土上。十年间,西北师大很多非新疆籍学生也到新疆工作,共有3800多名学生在新疆就业,其中曾参加实习支教的学生有700多人。
实习支教这一举措,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质量提升作出了贡献,也实现了教育工作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同时,西北师大建成93个省内实践教学基地,基本覆盖所有省级、市级示范性中学,让教师教育的成果惠及陇原大地。
不忘初心,回归本位引领师范教育
近年来,一些师范大学的师范教育功能被弱化。西北师大坚守初心,始终高擎师范教育的大旗。
这一次,西北师大又站在师范教育的前沿,担起了新时代的责任和使命。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相继出台。西北师大乘势而为,提出了“新师范”教育创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立足于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适应和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具有未来教育家潜质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卓越教师。
“九新”举措为“新师范”注入了活力,让其成为引领师范教育的“新规”。
建立师德养成教育“新平台”,创设现代师范教育教学“新课堂”,丰富和提升实践教学“新内涵”,构建协同培养“新格局”,推动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新发展”,对标卓越教师培养“新标准”,探索师范专业录取“新模式”,创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技术师资培养“新工坊”,拓展教师终身学习“新路径”。
“现在站在讲台上很有底气,从备课到板书再到多媒体的运用,都得心应手。这些都得益于母校提升实践教学的举措。”岷县一中教师赵月霞由衷感叹。
两年前从西北师大毕业的赵月霞,在校期间接受了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训练,才有了这般自信。
“新师范”不仅仅体现在“内容”,更体现在“过程”。平均每20个实习生就有1个教育实践基地,将见习、实习、研习科学融入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中。
“理论一定要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能空谈,要接地气。”“金城名师”、兰化一中高级教师景耀勇为研究生授课时这样说。西北师大在每个师范专业学院设立中学名师工作室,选聘中学特级教师、骨干教师进入学校外聘教师库,深度参与师范生培养工作。
2017年6月,西北师大成立了STEAM创新教育工坊,打破学科界限,建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让通识教育进一步向厚基础、宽口径的方向发展。”课程负责人摆玉龙教授说。
STEAM《走进电世界》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满足各专业学生实现通识教育的需求。
这些“新规”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普遍好评,也为教师教育作出了新的贡献。
可以说,西北师大的“新师范”教育创新行动计划是向“教育为本”的再出发。西北师大正在以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抓手,努力办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范专业。
相关新闻
- 2018-09-11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圆梦大学”助学金捐助仪式举行 孙伟出席并讲话
- 2018-09-11欧阳坚主持召开省政协党组会议和主席会议 传达学习中央有关精神 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 2018-09-10《甘肃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印发实施 省政府及各部门要接受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
- 2018-09-10甘肃省向民资推介42个重点领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