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草青青产业兴——定西市发展草牧业综述(图)
原标题:碧草青青产业兴
——定西市发展草牧业综述
安定区青岚山万亩商品草示范基地苜蓿花开烂漫,吸引摄影、文艺及美术工作者前来采风。通讯员曹应森
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草品加工现场。通讯员 曹应森
记者 杨世智
历史上的定西“苦瘠甲于天下”,其根本原因之一便是生态恶化和脆弱。新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定西市基于当地自然条件,提出打造“中国西部草都”目标,将草牧业作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和助推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开始探索一条“立草为业、草畜并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陇中地区曾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农牧交错地带和重要的草牧业基地,秦汉时期就有“畜牧为天下饶”的记载,晋隋时期盛传“陇中人勤于稼穑,多畜牧”,到了唐代更有“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的美誉。但随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当地经济发展趋于落后,陇中也从“富庶无如陇右”沦为“苦瘠甲于天下”。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了改变贫困面貌,定西市积极响应国家“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号召,开始人工种草。进入新世纪,随着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定西市基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提出打造“中国西部草都”目标,将草牧业作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和助推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市里制定出台《关于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壮大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畜草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草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国西部草都建设总体规划(2016—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成立了定西牧草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先后两次召开加快草牧业发展高层研讨会和推进会,全面推动草牧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全市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机遇,出台“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配套政策,采用林草兼作模式,动员千家万户种草、种养大户种草、组建合作社种草、草品加工企业种草,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种草格局。
截至2017年底,全市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320万亩,种植燕麦等一年生牧草30万亩,订单种植青贮玉米70万亩,牧草种植面积达400万亩,年产鲜草600万吨以上。全市形成了种植结构由10年前的“粮经”二元结构变为当前的“粮经饲草”四元结构。
在发展草牧业过程中,定西市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一条以企业为龙头、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骨干、千家万户参与的发展模式。
为着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拓宽市场,近年来定西市坚持以草产品加工为核心,从土地、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配套扶持,培育了18家牧草加工龙头企业,建成裹包青贮生产线13条,开发产品主要包括裹包苜蓿、燕麦、全贮玉米等青贮饲草系列,及苜蓿草粉、草块、草颗粒等干草系列,各类草品年加工能力达150万吨以上,既满足了当地需求,还远销全国各地。特别是民祥牧草先后与“庄园”“伊利”“希望集团”等国内大型牧业集团和中国马业协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2015年被认定为甘肃省草牧业龙头企业。在加快草产业发展的同时,配套发展以牛羊为主的养殖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全市现有规模种草大户1万户,组建草牧专业合作社1788家,建成规模养殖场100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40家,培育养殖专业村775个,注册家庭养殖场7217家,发展规模养殖户10万户,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饲养量达400万头只,形成了“以草带畜、以畜促草、草畜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在发展草牧业的过程中,定西市注重在全产业链开发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通过为贫困户免费发放草种、保护价收购商品草、产业扶贫基金折股量化分红等多种形式,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2017年全市草牧业增加值达28亿元,农民人均草牧业收入达2000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以上来自于草牧业。其中,岷县培育发展的方正草业公司,采取“基地+农户+合作社+互联网”的模式,先后建立岷山红三叶和猫尾草种植基地6个、扶贫加工车间1处,与9个乡镇1000多户贫困户签订牧草种植收购合同,免费为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地膜和播种机械等物资,以保护价收购牧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2018-05-15【中央媒体看甘肃】 绿染陇中山河美 ——甘肃省定西市发展草牧业释放生态效益纪实
- 2018-05-14【中央媒体看甘肃】绿染陇中山河美——甘肃省定西市发展草牧业释放生态效益纪实
- 2017-12-05农业部畜牧业司在兰召开振兴草原牧区座谈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