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个坪台47条生态产业链 ——红古区通过开展交通扶贫“串起”小康路(图)
原标题:47个坪台47条生态产业链——红古区通过开展交通扶贫“串起”小康路
川海大桥连接线工程工地,工人忙碌着。
巨三存夫妇(右一、二)为菊花锄草
赵小萍喂狐狸
要不是看到“再造红古川”和座中四联、内通外畅的交通枢纽地位,河北商人郑洪臣也不会将自己的菊花茶和养殖狐狸、貂的产业落户红古薛家台。“等到47个坪台间的路修通了,我的产业就激活了。47个坪台的百姓也就奔小康了。”郑洪臣说。从之前的“只有城乡公路”的交通现状到实施海窑隧道工程,打破了红古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的空白,缩短20分钟车程;从深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到计划筹资6亿元将47个坪台用“小康路”串起来再造红古川;从兰州—西宁城市群的交通枢纽地位到具体实施川海大桥连接线工程联通青海省民和县,且开通海石湾至民和的省际公交线……路兴百业兴。在全国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短短几年,红古区通过开展交通扶贫,让更多群众过上更加舒心的甜日子。兰州晚报首席记者张鹏伟文/图
串起47个坪台,再造红古川
在红古采访两日,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便是红古的交通。短短几年,全方位、立体的交通提升铸造了一条条“小康路”,改变了红古的模样。
熟悉红古的人都知道,红古不仅有川水地,还有兰州独有的坪台地(山顶的平原)。于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当昔日作为兰州“菜园子”的红古川耕地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大发展时,开发坪台地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川区耕地面积约7.15万亩,47个坪台地约9.8万亩土地,于是,这次开发便成了再造红古川。
经过短短几年发展,47个坪台地成了红古区农业深度开发和生态嬗变的核心地带。八虎台特色矮化苹果种植超过1000亩,李子树150亩,梨树50亩,梅花50亩;马家台核桃种植面积6000亩,向日葵种植面积1000亩;罗金台种植上千亩的脱毒马铃薯;新庄台种植苹果4000多亩,梨树、桃树、杏树等众多果树近4000亩;平安台引进了普泽方德马业,已有汗血宝马等近200匹优良马种,是中国目前种马培育领域规模最大的基地之一……此外,还有千亩梅花观赏基地(普格台)、千亩樱花观赏基地(罗金台)、千亩桃花观赏基地(土谷台)、千亩滨柳(宝山台),总之,47个坪台一台一景,一台一产业。
眼看坪台的产业都发展起来了,可每次来,客商或游客只能从一个坪台下到川区再前往另一个坪台,交通问题成了严重制约。
对此,红古给出的答复是:筹资约6亿元,给坪台和坪台之间修路。如果坪台间跨距很大则架桥,如果距离窄且坡度缓,就修公路。以后游客不用再从一个坪台下到川地再上另一个坪台,直接就在坪台之间活动。将现有的47个坪台地连接起来,这条路就成了联通路、旅游路、产业路、生态路和富民路。
红古区交通局局长冯维华介绍,该项目目前已完成可研,正在办理前期手续,争取2019年开工。主线起点位于红古区平安镇上滩村接G109线,向西经平安台、格楞台、庄子台、郑家台、河嘴台、祁家台、宝山台、罗金台、崩康台、铁路分局农场、还土台、下烧土台、撒金台、红古区造林站、下台、上台、马家台、李家台、王家台,终点位于王家台后展线下台至海石湾接G109线支线。主线长60Km,拟采用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度6.5m的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建设,桥宽拟采用8.5m宽。主线新建桥梁8332m/25座,新建涵洞80道,平面交叉42处,占地1265亩。
深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几年前的红古,城区只有1路公交车,红古发往兰州的车则为班线车,用户体验较差。而随着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的推进,红古的城乡公交体系才得以逐步完善。2017年12月起,红古先后上路106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开通城区1、2、3号公交线路,开通海石湾至平安镇公交线路,开通K801路城际公交线(海石湾至兰州西客站)。
采访中,K801路城际公交驾驶员马明旭说:“城际公交一天36个班次,每人只开一个来回,每个驾驶员每天工作量只有5个多小时,比较轻松,所以开车时更加安全。新车上座率超过一半,有时候直接满座。对我来说,工资提升很多,拿到手5000多元。对老百姓来说,新车正规化运营,实现微信支付,且驾驶员服务周到,大家满意度都很高。”
在相对应的硬件配套方面,红古正迁址建设二级综合客运站,站场建成后可容纳停放车辆160辆,日发车次50辆。
此外,在海石湾北环路新建一座占地36.8亩的公交枢纽站,建成后将有助于规范红古客运市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川区公交开通,建设海石湾至平安沿路港湾式停靠站亭和平安镇占地49.8亩的公交站;在窑街规划建设占地20亩的客运站场,解决车辆无处停靠的问题。
在农村公路方面,目前,红古已实现100%镇、街道依附于国省道和市政道路全部通沥青或水泥路,34个行政村100%通水泥路的目标,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出行便捷、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路网格局。2018-2020年,将建设农村公路142条243公里,到2020年底,实现全区所有通建制村公路全部实施“油返砂”改造工程,143个自然村通硬化路。
打造兰西城市群交通枢纽
8月中旬,《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出炉。红古的重要性便立体的体现出来。红古地处“兰州中心城区—红古—西宁西向城镇发展带”枢纽,是兰州中心城区向西开放的主要门户区域和“西宁向东、兰州向西”1小时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
而要想实现与兰州、西宁的“同城”效应,红古区必须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加强与周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对接。
2017年11月23日,红古向省上再三争取才得以实施的川海大桥连接线工程得以开工,联通海石湾和青海民和县,贯通后使得之前两地之间的30分钟车程缩短至10分钟内。此外,红古区于去年还实施了长1公里的北环路连接线工程,将民和县与109国道连通;今年10月底,新增10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计划开通海石湾至民和省际公交线路。
红古区交通局建设办主任宋国荣说:“红古区和民和县区域交通项目的实施,将极大促进红古区与民和县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极大促进两县区人财物的流通,对促进两市乃至两省互联互通和经济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总投资4亿元的海窑隧道工程,它的实施打破了红古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的空白。
据宋国荣介绍,从窑街到海石湾之前要绕走盘山路,一边是山,一边是大通河的峡谷。山体多处断层,下雨时经常落石,路窄弯多,车流量每天多达15000辆,由于主要车辆是窑街的运煤车且多在夜里上路,于是经常发生拥堵或交通事故。此外,这条路冬天一下雪就会冻住,交通局只好封路,雪融化后才能放行。
两个总长近4公里的隧道开通后,窑街到海石湾的车程缩短20分钟,且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见闻
一台一景与“小康路”
8月24日,记者驱车前往马家台,一望无际的核桃树映入眼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风摄影,休闲避暑。十几年前,马如德家就栽了超过200棵核桃树,如今已经成为产业,他去年又开了农家乐,今年种了4亩旱砂西瓜(价格1至2元/斤)。
“游客都是来买了瓜、买了菜,在农家乐吃个饭就走了,暑假的时候亲子游比较多,农家乐天天爆满。如果能把坪台之间的路修通,那来的人肯定就多得很了,因为一台一景。这样的话,就真的把红古的乡村旅游做起来了,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马如德说得很认真,称34岁的他还能靠农业走上小康路。
在薛家台,43岁的赵小萍已经在家门口上班两年,负责给1200只貂和300多只狐狸打饲料、喂食,每个月工资3000元。于是,赵小萍竟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靠在家门口打工养活在家养病的丈夫和在昌吉学院上学的女儿。
和赵小萍一样,55岁的巨三存夫妇也在薛家台上班,负责给260多亩菊花锄草、摘菊花,每个月工资3000元。记者拍照,巨三存误以为是摄像,便激动地说道:全国人民都在脱贫奔小康,我们家也差不多了,我们挣的钱和儿女差不多呢!
貂、狐狸、菊花茶都是郑洪臣的产业。2016年,河北老板郑洪臣被再造红古川的战略吸引,在兰洽会上签约后落地红古薛家台。2年后,他养的貂和狐狸将分别达到5000只和3000只,菊花茶也将规模化。“我们的规划里就有做高档休闲农业,专门规划了一个片区。把坪台之间修通就激活了我们的产业,做观光、采摘、餐饮、住宿。”从某种程度上说,郑洪臣的产业能否成功也与坪台间的“小康路”有关。
相关新闻
- 2018-08-07【三年决战奔小康】甘肃省出台加快实施交通扶贫行动意见
- 2018-08-01甘肃省决定实施交通扶贫行动 把提高交通扶贫质量放在首位
- 2018-08-07兰州交通治安分局扶贫工作队多方查找 年迈老夫妇失联21年的独子找到了
- 2018-08-07【三年决战奔小康】甘肃省出台加快实施交通扶贫行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