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改善医疗服务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行动(2018-2020年)实施方案》解析(一) 2018年预约挂号达总号源50%以上
原标题:《兰州市改善医疗服务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行动(2018-2020年)实施方案》解析(一) 2018年预约挂号达总号源50%以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优化医疗就医环境,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按照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甘肃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日前,市卫生计生委制定印发了《兰州市改善医疗服务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行动(2018-2020年)实施方案》。
背景
2015年至2017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和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紧紧围绕“以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新理念,积极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以创新举措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但我市仍然存在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专科特色不突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还满足不了广大城乡居民对健康服务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深化医改和实施健康兰州战略为主线,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突出问题导向,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健康服务问题精准施策,一手抓改革,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提升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一手抓改善,通过巩固成果、创新服务、科技支撑、宣传引导,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工作目标。2018年至2020年,进一步巩固2015年至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的有效举措,将其固化为医院工作制度,不断落实深化。进一步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利用三年时间,努力使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逐步形成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多学科联合的新时代医疗服务格局,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重点任务
(一)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新机制。
在总结2015年至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和2017年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建立以下五种长效工作机制。
1.预约诊疗制度。市级医院要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预约时段精确到1小时,2018年预约挂号要达到总号源的50%以上。医疗集团、医联体、专科联盟(以下统称“医联体”)牵头医院优先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号源数不得低于10%。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科学化、规范化。
2.远程医疗制度。贯彻落实《兰州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兰政办发〔2017〕193号),建设市、县(区)、乡(社区)三级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平台。2018年,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建立医疗集团远程医疗中心,医联体内县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分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传输中心,形成三级远程医疗网络,医联体内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互联互通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依托家庭医师签约制度,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远程健康养老等服务。
3.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强化医院信息化建设,重点对确定的分级诊疗病种实施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2018年,将各级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纳入综合考评(千分制)内容,增加分值,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各级医疗机构全面落实分级诊疗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全覆盖,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种,至少50%要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入径后完成率不能低于70%。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医联体内可以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4.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县级医疗质量质控体系,县域内有条件的县级医院可分专业成立质控中心,无条件的可成立综合质量质控中心。发挥市级相关专业质控中心作用,指导县区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医疗机构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5.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市一院、市二院要积极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活动,可以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医疗机构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专科医院要与专科疾病患者互相搭建关爱活动平台,体现专科特色的志愿者服务。
(二)创新模式,满足服务新需求。
目前,全市医疗服务的主要矛盾是老百姓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发展不充分、供给不公平、覆盖不可及之间的矛盾。各县区要认真分析现状,通过医联体建设,科学调整整合医疗资源,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医疗安全。2018年至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行动重点要做好以下十六个方面的工作。
1.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市级三级医院和县级综合医院要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设立多学科诊疗门诊和多学科诊疗团队,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市县中医医院要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医联体牵头医院要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为医联体内医院提供多学科会诊和查房。
2.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市、县级综合医院要结合医院专科特色,相应成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市妇幼保健院和有条件的县妇幼保健院要成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医疗机构内部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县区“120”调度中心要全部和省“120”救援中心互联互通,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3.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进一步落实《兰州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兰政办发〔2017〕193号)精神,依托“2752”医联体建设基本框架,大力推进医疗集团、专科联盟、医联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兰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医联体内管理制度,明确成员医疗机构间责任分工、协作任务,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推动基层医疗质量有效提升,保障医疗安全。建立健全医联体内医疗资源调配管理制度,通过信息化为手段,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相关新闻
- 2018-08-09甘肃省政府下发实施意见 2020年三甲医院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 2018-08-092020年,甘肃省三甲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 2018-08-09甘肃省政府下发实施意见 2020年三甲医院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 2018-08-07兰州市安宁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沙井驿街道景宜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备公开招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