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行动】脱贫“硬骨头”怎么啃?听听基层干部怎么说
【专题】“改革开放40年新变迁 脱贫攻坚看甘肃”2018全国百家网媒扶贫攻坚典型宣传活动 【专题】改革开放40年 喜看陇原巨变
央视网消息(记者王小英)过去五年,全国几千万贫困人口拔了“穷根”,但成绩的背后,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肃的深度贫困地区,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怎么打,听听基层干部怎么说。
唐晓文:扶贫先扶志得让他们先有信心
职位: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唐尕昂乡党委书记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唐尕昂乡党委书记
唐尕昂乡让吾道村从种植青稞到种植中药材后,发生的改变让唐晓文颇有感触,“脱贫扶贫很难,既要整体考虑,也要考虑每一个个体,要多去学习,敢于尝试。”
原来种青稞,一亩地收入顶多500元,现在种当归,一亩收入近5000元,收入翻了10倍,在村里推广种植中药材变得顺理成章。
唐晓文认为,在扶贫过程中需要向让吾道村一样,找到适合村子自身的发展模式,但具体到每一户,还得继续想对策,让他们有可持续的收入。
“我联系的贫困户有4家,其中有一户缺乏劳动力,但对方想学医,于是我介绍他到医院学习,现在他成了一名乡村医生,家里有了收入,最终稳定脱贫,另一户则选择当生态护林员,每月收入也有了保障。”唐晓文说。
“多和他们交流,得让他们自己有脱贫的意愿和信心,然后具体分析各家致贫的原因,和他们一起寻找合适的路子来增加收入。”唐晓文说,这是他的“扶贫经”。
牟忠平:敢于尝试推广新技术多和贫困户交流
职位: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牙利吉乡党委书记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牙利吉办事处党委书记牟忠平
在夏河县牙利吉办事处阿纳村,当来自英吉利海峡的娟珊牛与高原牦牛相遇后,他们的后代娟犏牛不仅长得快,体格大,娟犏雌牛的产奶量还是普通牦牛的三倍。
不论出售还是产奶,都比牦牛划算。
牙利吉办事处党委书记牟忠平说,这里的脱贫扶贫,还得从养殖上下功夫。
“其实在牧区有很多项目扶持政策,我们也在养殖技术方面下功夫。”牟忠平说,“但有时候群众知晓率太低,导致推广没有想象中顺利。”
正因如此,当地扶贫干部和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共同协商,了解新政策新技术,来打消疑虑,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新观念新技术。
“要接受新技术新观念,了解新事物,教育就至关重要。”牟忠平说,如果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来说,最难的就是义务教育和住房安全这两个保障。
“对有些习惯住帐篷的人来说,他们对改善住房的意愿不是很强烈,对教育也不太上心。”牟忠平说,他们准备在这方面下功夫,和他们多沟通、多交流。
马红梅:实打实帮扶让他们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职位: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那吾镇卡四河村娄日玛自然村包村干部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那吾镇卡四河村娄日玛自然村包村干部马红梅
干了近10年的扶贫工作,这两年马红梅的压力才小了点,因为她帮扶的合作市那吾镇卡四河村娄日玛自然村已经脱贫了。
对马红梅来说,感触最深的是脱贫后人们对生活态度的改变,“生活态度变积极了,思想观念改变了。”
过去“等靠要”的思想确实有,但现在不一样了,马红梅说,因为村子是半农半牧区,他们主要进行产业帮扶。
“有些人家里穷买不起牛,政府送去牛犊,让他们慢慢发展。”马红梅说,得让他们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在养殖等方面进行创新,如成立合作社等,解放多余的劳动力进程经商务工。
“总之得让他们有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才能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马红梅说。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