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绣花”功夫——庆阳市环县抓实“一户一策”脱贫措施侧记
原标题:下足“绣花”功夫——环县抓实“一户一策”脱贫措施侧记
记者 先朝阳 通讯员 李文
环县是深度贫困县,如何在三年内脱贫1.68万户6.65万人,因户施策、“一户一策”是精准脱贫的必由之路。
今年以来,环县6000多名干部深入帮扶群众家中,了解实情,共商发展思路。春节刚过,帮扶干部又再次与群众面对面,靠实发展路子,落实帮扶产业,广大干部群众干劲十足、信心百倍。
干群同心共建小康
要扎扎实实帮扶,让群众走上脱贫路,快步致富奔小康,不仅要让干部心里有数,群众心里还得有底。山城乡八里堡村村民鲁三满家4口人,两个孩子上大学,每年的生活费都在两万元左右。如何让两个孩子顺利完成学业,成了鲁三满和帮扶干部谢昌共同思考的问题,并最终选择务工,解决燃眉之急。
山脚下的银西高铁正在施工,需要工人,在谢昌的帮助下,鲁三满顺利进入银西铁路拌和站务工,每月3000元左右的工资,一年工期至少六七个月,两万元的收入解决了两个孩子的生活费问题;孩子的学费则依靠助学贷款解决。
春节刚过,鲁三满的妻子也踏上了赴天津的列车,从事家政行业,年收入也将超过两万元。
两个劳动力都务了工,家里的地怎么办,在驻村干部的引导下,八里堡村引进草业公司,全面种植羊畜饲草,种、收都由公司负责,群众只负责收获草籽出售给草业公司。
解决了多重矛盾后,鲁三满和谢昌的心里都踏实了。“沿着这个路子走,孩子上学不愁了,孩子毕业后,不光大额支出会减少,还会增加新的收入了。”鲁三满说。
在环县积极抓实“一户一策”脱贫措施,帮扶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商议,制定科学可行的脱贫路子、发展计划,让群众在“一户一策”指导下,快速脱贫。
实事落实梦想成真
抓好“一户一策”,惠农政策的支持必不可少。如何让群众享受到这些政策,是帮扶干部在制定“一户一策”时最需要和群众深入交流的问题。62岁的山城乡山城堡村村民冯彦刚儿子意外去世,儿媳改嫁,留下两个孙子还在上小学,老伴患有高血压,自己也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和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干重体力活,家里的窑洞成了危窑。在帮扶干部的引导下,他申请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随着孙子进城上学,他也进城搬进楼房住。“不仅照顾孩子方便,自己看病就医也方便多了。”
面对冯彦刚一家的困难,山城乡把他家作为政策兜底户来扶持,每年享受一类低保、各类政策救助,看病就医按政策正常报销、孩子上学实行两免一补,并享受营养餐补贴。看着“一户一策”登记表上清楚地填写着自己今后三年要享受到的政策,老冯眼含热泪:“党和政府考虑得太周全了。”
把好事落实落细,让最需要的群众享受到最需要的项目,不仅节约了帮扶成本,也找准了帮扶“捷径”。在环县,帮扶干部将惠农政策晒出来,让群众选政策,然后再和群众商议是否可行,经过多方多次商议,确定的“一户一策”脱贫“蓝图”让群众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好“兄弟”好“亲戚”
“一户一策”,不仅仅是一本帮扶脱贫账,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纽带。“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协调什么;什么路子致富快,我们商讨走什么路。”环县虎洞镇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户一策”就是帮助贫困户细化每一项发展产业、细算每一项收入支出账,在干部与群众的多次商讨中形成的脱贫蓝图。按照这个蓝图,脱贫的路上既有帮扶干部的跟踪服务,也有群众努力奋进的汗水。
虎洞镇高庙湾村村民王玉宝因妻子无劳动能力,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父亲患病,一家人一度失去了致富的信心。在“一户一策”政策的引导下,帮扶干部谢仕贵多次到他家,和他商议发展之策,帮助他调整了种植结构,还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建设标准化棚圈,通过发展养殖业增收脱贫。如今,王玉宝一有事,都主动找谢仕贵商议。
和谢仕贵一样,环县6000多名帮扶干部和联系群众结成了对子,成为好“兄弟”、好“亲戚”。
相关新闻
- 2018-03-09庆阳环县加大培训力促贫困残疾人脱贫
- 2018-03-08临夏州和政县全力改善人居环境
- 2018-03-07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春环县乡村见闻
- 2018-03-01【生态聚焦】 让祁连山焕发新容颜——武威市天祝县生态环境整改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