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整改进行时】为了山清水秀景美——祁连山核心区肃南段牧民搬迁见闻
原标题:【环保整改进行时】为了山清水秀景美——祁连山核心区肃南段牧民搬迁见闻
记者 齐兴福
张掖之南,祁连巍巍。1月20日清晨,记者跟随张掖市、肃南县两级政府工作组一路向南,前往祁连山腹地。
刚刚过去的一年,张掖市把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作为全市最紧迫、最重大的政治任务,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全力推进,整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根据国务院研究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督查和保护修复工作会议纪要的总体要求及省里的安排部署,祁连山保护区核心区肃南段共有149户牧民需全部搬迁。
搬迁工作启动后,在市县两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149户牧民已经卖掉了所有的牛羊,按照安置补偿协议有序搬离。
工作组此行,是前往祁连山核心区的德合隆村,那里还有最后两户牧民尚未彻底搬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后,工作组来到了德合隆村一处名为“红石头”的地方。
向阳山坡的一处民房前,兰永忠和老伴安秀兰老早就等候在那里,用裕固族最隆重的礼节欢迎大家。
院落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一侧,是曾经的牛羊圈舍。圈舍外,是兰永忠此前的冬春季牧场。“牛羊全部都卖掉了,一只都没有剩。核心区禁牧政策是为了祁连山的生态更好,我举双手赞成。”兰永忠一边给大家倒茶,一边说。
63岁的兰永忠有3个子女,两个女儿已出嫁,儿子在县城有一套楼房。支持禁牧,卖掉了牛羊,还有楼房居住,但老两口为什么还在这里?
“故土难舍呀,祖辈世代都在这里放牧生活,一下子要离开,心中不是滋味。”兰永忠说,这些日子,他每天都很早起床,按照原来放牧时的生活节奏,到空荡荡的圈舍转一转,到周围的草场走一走。村镇干部来了好多次,劝他早点离开,但老两口却说:“多住一天就能多喝这里的一口水,就能多陪伴祁连山一天。”
和兰永忠一样,故土、家园是每一位搬迁牧民最难割舍的情结。肃南县一位干部说,为了祁连山的生态保护,这里的牧民在核心区禁牧搬迁方面,都很理解和支持。但在离开的最后时刻,几乎所有的人都潸然泪下、依依不舍。
距离“红石头”不远处,是一处名为“布提布冷”的山沟,54岁的兰建设和妻子仍住在这里。“我母亲75岁了,让我们卖掉了所有的牛羊,拆掉了圈舍,但她自己却不愿离开,真让我犯愁。”兰建设说,这几天,老人在县城看病,病还没好,就着急要赶回来过年。
工作组了解这一情况后,告诉兰建设一个好消息:市县有关部门正在努力,准备将一些牧民的身份置换成林区管护员,这样一来,兰建设的家就可以变成林区管护点,他可以一边护林,一边伺候老母亲。
“老人们留恋故土,年轻人更多考虑的是搬出大山后怎么办?”德合隆村党支部书记安俊胜说,搬迁后,所有的牧民都会得到相应的补偿,但大家发愁的是,放了一辈子的牛羊,搬出去后,能干什么?
搬出大山,路在何方?同处祁连山保护区核心区的马蹄乡正南沟村牧民秦学峰用实际行动给了自己一个答案:去年10月,他卖掉牛羊后,在甘州区大满镇朝元村租下了一处院舍,修了棚圈,买来了45头牛,搞起了设施饲养。
“放了一辈子的牛羊,其他的活不会干,只能继续干老本行。”秦学峰说,虽然现在没有了草场,但农区的秸秆很多,饲料不是问题,“只要能吃苦,收入不会比原来差”。
搬出大山,路在脚下,但怎么走,该走哪条路?这些都很关键。
张掖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祁连山核心区牧民搬迁是生态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更是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工程。张掖市将在加快搬迁区域生态整治修复的同时,加大农牧民后续产业培育,鼓励引导他们从事电子商务、民族风情产品开发、特色餐饮等产业,扶持和培育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牧民发展舍饲养殖,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关新闻
- 2018-02-01国家环保部检查兰州西固生活污水处理厂
- 2018-01-30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
- 2018-01-30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
- 2018-01-29武威天祝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