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经济

【深度解读】科学研判积极应对 努力实现经济企稳向好

17-11-27 08:4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狄东阳

  原标题:【深度解读】科学研判积极应对 努力实现经济企稳向好

  特约撰稿人 朱智文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到底怎么看、怎么干,如何有效遏制经济下滑的势头,实现经济企稳向好是当前亟须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

  一、坚持辩证思维,科学研判形势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发展困难重重,特别是投资、工业等一些关键指标持续下滑,为近年来少见,从短期看有其严峻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从另一方面看,本轮经济下行中,农业及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基本正常,特别是全省服务业的比重稳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标志着甘肃经济结构转型进入新阶段;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逆势而上,今年前三季度以8.8%的增速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增长点;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分别以8.2%和8.1%的增速继续“跑赢”GDP,这表明,全省经济增长的成果正在惠及全体劳动者,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新业态吸纳就业能力显现,市场主体增量和增速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经济运行中出现这些积极变化表明,全省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孕育着新变革,也充分说明了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当前经济发展大逻辑。可以看到,高增速已经不是经济增长的优先项,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经济增长才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要坚持辩证思维,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和分析问题,既要正视困难,看到问题所在,又要认清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积极因素和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在当前,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稳定投资、刺激总需求,以防止经济的短期大幅下滑,又要注意短期与中长期政策的衔接,避免经济的过度刺激形成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在稳增长的同时注意优化结构,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打牢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竭尽全力把下滑的势头遏制住,全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积极应对,促进全省经济企稳向好

  1.聚焦工业发展,谋划工业发展,坚定实施“工业突破战略”。一是将材料工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作为突破口,加快制定引导产业协作配套集群化发展扶持政策。结合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发展新型结构材料的同时,大力发展功能材料,特别是发展有色金属零部件制造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二是解决好优势企业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分工协作问题。以构建产业链为重点,促进优势企业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分工协作的有机结合,对大型企业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进行裂变,按照“工序变工厂,工厂变公司”的模式,对大企业进行解链,培育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企业。三是进行园区整顿、优化整合,提升园区的聚集效应。对于原有的省级、市级、县级的各种园区进行调查、评估和排队,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重点组合建设三个特殊工业园区,即10个左右的出口工业区、10个民营工业区、10个制造工业区,每个工业区争取达到100亿元的产值。四是扎实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特别是要围绕停产企业复产、小微企业升规入库、降低企业成本、产能释放等方面,抓运行调度,抓协调服务,抓支持帮扶,力促工业止滑回稳。

  2.扩大有效投资,精准招商引资。要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加快扭转投资下滑态势,就要精准发力抓好有效投资和招商引资,营造好的营商环境。一是扩大工业项目投资。围绕做大增量优化存量,通过增加技改投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谋划重大项目,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重点产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大投资,促进工业经济稳健发展。二是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抓住多重“国家战略”机遇,谋划实施一批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公共服务(棚户区改造、美丽乡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齐甘肃发展中的短板。三是扩大生态建设投资。以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着力点,扩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重点区域综合治理项目投资,加快健全和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四是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着力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硬件不硬、软件太软”的突出问题。

  在增加有效投资的同时,拓展投融资渠道,实施精准招商。一要抓“外资”。通过兰洽会、文博会、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引进世界500强和央企、民企项目;二要抓“民资”。在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加大民间投资的力度;三要抓“央资”。积极谋划大项目,争取央企投资;四要抓“融资”。鼓励甘肃更多的企业通过上市实现企业直接融资;五要抓“内资”。积极主动争取其他省内外国企在甘投资。

  3.把培育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推动服务业做大做强,为经济止滑企稳提供有力支持。一是大健康产业。围绕健康养生、健康养老、健康医药、健康医疗、健康药食材、健康运动产业,发展以保健养生和养老为目标的大健康产业。推动大健康产业市场化、融合化、高新化、集聚化发展,打造以医、养、健、管为支撑的大健康全产业链。二是大金融产业。应尽快明确现代金融服务业在甘肃的核心地位和区位,以兰州新区为核心,与兰州和白银构成金融“金三角”,形成大兰州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块。建立辐射西北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专业化新型要素交易平台,培育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业,建设区别于国内其他城市的特色区域金融中心。三是大物流产业。做足口岸经济文章,大力发展立体化物流、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打造国际中转枢纽港和商贸物流集散地;做大国际空港和国际陆港,发展临空产业,完善陆空立体化开放通道;争取设立兰州新区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探索形成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制度体系。

  4.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一是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产业的原则,立足产业基础,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县域支柱产业,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二是坚持全民创业,确立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坚持县乡村齐头并进、一、二、三产业全面放开,为民营经济彻底松绑、放行,让更多的群众加入到民营经济行列中来。同时,要从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入手,在建设完善金融担保、技术服务、创业培训三个体系上下功夫,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膨胀崛起,形成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企业航母”优势。三是以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甘肃应根据不同区域的要素禀赋进行全产业的空间布局,实施区域产业均衡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大兰州”经济区,形成带动全省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四是解决好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性保障。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议充分借鉴贵州、重庆等地城乡一体化改革经验,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消除附加在农民身上、农村土地上面的不合理的体制约束,还农村土地、房屋等生产要素的本来功能。(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精彩推荐

  • 【特稿】一名“剁手族”痴迷网购后的回归之路 【特稿】一名“剁手族”痴迷网购后的回归之路
  • 兰州永登县80后辣妈陪伴脑瘫继子笑对人生(图) 兰州永登县80后辣妈陪伴脑瘫继子笑对人生(图)
  • 玉门市党员群众参观十九大精神图文展(图) 玉门市党员群众参观十九大精神图文展(图)
  • 定西市即将迈入“蓝焰时代” 定西市即将迈入“蓝焰时代”
  • 天水清水县黄门镇石沟村:“文明巷”村容美 “文明户”引风尚(图) 天水清水县黄门镇石沟村:“文明巷”村容美 “文明户”引风尚(图)
  • 甘肃书法家为白银会宁农村小学生送“书法”(图) 甘肃书法家为白银会宁农村小学生送“书法”(图)
  • 兰州市七里河交警大队微直播开播 兰州市七里河交警大队微直播开播
  • “拼”出来的“鲁班奖”——敦煌大剧院荣获鲁班奖背后的故事 “拼”出来的“鲁班奖”——敦煌大剧院荣获鲁班奖背后的故事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纪委通报5起不担当不作为和弄虚
2   林铎:增强“四个意识” 提高政治站位
3   甘肃省公示拟推荐7名全国农业劳模
4   甘肃省6处景区被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
5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推动经济冲过险滩激
6   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乡风民风焕然一新
7   甘肃省统计局发布1至10月全省经济运行
8   小作坊无证加工糕点 兰州西固区食药监
9   深刻领会 学以致用——党的十九大精神
10   兰州榆中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住户迎来新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