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存文:用五彩丝线绣出绚丽人生
原标题:毛存文:用五彩丝线绣出绚丽人生
毛存文展示获奖作品 西部商报记者 强江波 摄
中国甘肃网11月12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记者 陈振峰)一簇簇牡丹竞相争艳、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小小的绣花针在毛存文的手里就是一枝神奇的画笔,穿上七彩的丝线,绣什么像什么,所有的景物、生灵都会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热爱刺绣的豆蔻少女,到今天的“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传承人”“联合国贫困地区社会发展项目妇女绘画与手工作品比赛一等奖作品创作者”“第四届甘肃工艺美术大师”。一路走来,毛存文用她的勤奋和执著诠释了刺绣的魅力,也推动了甘肃刺绣的发展。
前辈熏陶从小喜欢刺绣
金城刺绣唯一的传承人毛存文,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兰州的一个农村。那时候,传统工艺刺绣在当地都叫“女红”。毛存文的外婆是一位“女红”能手,母亲更是数一数二的绣花能手。
在前辈们“女红”的浓厚艺术熏陶下,毛存文自小就喜爱刺绣。那时候,老家最传统、最朴素的还是香包(又称荷包),每逢端阳节,村上的孩子们戴着既好看又漂亮的香包;姑娘们出嫁时,也要准备各式各样的香包,作为嫁妆,摆在陪嫁的柜子里面,表示吉祥。毛存文心灵手巧,自小酷爱刺绣的她刺绣技艺继承了外婆与母亲的古朴与娴熟。虽然由于家里经济困难,自己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但她对刺绣的追求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19岁时,毛存文嫁到了永登,生活变得比以前更忙更苦了,要带三个孩子,还要干农活,但她仍坚持刺绣,只要灵感一上来,哪怕不睡觉都要坚持刺绣。
多方学习提高刺绣技艺
通过多年的刺绣,毛存文深知要想让金城刺绣从传统中走出来,赋予刺绣更深的文化内涵,自己就必须不断学习、创新和深造。她自己潜心研究,先后走访了解庆阳香包绣,红古刺绣……只要听说哪里有出色的刺绣行家,不管多远她都会去拜访、学习。本省的一些刺绣针法与技艺她都了解了,但更深层次地了解苏绣一直是她的一个梦想,她觉得自己的刺绣技术还有待改进,决定到古老的刺绣之乡江南苏州去看看。
2009年,她来到了苏州的一家刺绣工艺厂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苏绣进修学习。在那里,毛存文就像一位饥渴的孩子,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如饥似渴地饱览着、享受着苏绣的营养美餐。一个月时间,她学到了很多针法和刺绣种类。这次学习让毛存文受到很多刺绣方面的启发,对自己的刺绣技艺更加充满信心。她对自己平常运用的各种针法进行了改进,另外刺绣种类又增加了精品绣,油画人物肖像、双面绣等。为了博采众长,她还深入到少数民族姐妹中,了解刺绣技法与特色。
她悟出了多种针法,除了一些基本的针法外,在绣人物时,为了绣好眼睛这个传神部位,她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终于能把眼睛绣“活了”,从而自创了晶光针法,为了刺绣人物神态与衣着更为形象逼真,她又自创了曲针,她的刺绣绣线可直可曲,而且背面针脚小。小小的绣花针在她的手里就是一枝神奇的画笔,穿上七彩的丝线,绣什么像什么。
博采众长刺绣独具风格
经过多年的努力,毛存文创作的刺绣作品,在国内和国际上均获得好评。1999年,她创作的《五年后的变化》和《讲究卫生》两幅作品获得外经贸部国际司、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联合举办的贫困地区、社会发展项目,妇女绘画与手工作品一等奖。
自2000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她一直在琢磨着要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绣些什么,表达她喜悦的心情。于是从2003年开始,她花费4年时间,分别完成《56个牡丹》《56个民族大团结》《历届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百骏图》,及一幅反映甘肃文化和甘肃人民喜迎奥运为内容的《飞天迎奥运》。当时五幅长卷在新华社甘肃分社的大厅进行展出。此卷彰现了金城刺绣艺术的魅力,表达了一位陇原妇女喜迎奥运的赤诚之心。
经过不懈的努力,当年兰洽会之际,毛存文的50多幅作品在兰州市博物馆展出,吸引了大量的市民来观看。她也被荣称为“陇原毛氏刺绣第一人”“金城刺绣第一人”。2012年,毛存文被评为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传承人,她也是兰州市唯一的刺绣传承人。
“刺绣这条路上,我既经历了艰辛,也收获了幸福。”生命不止,刺绣不息,女人,如花,绽放;刺绣,如诗,高雅。毛存文说,在刺绣这条路上,她一定会坚定地走下去。
- 2017-11-08谱写陇原戏剧绚丽篇章 ——甘肃戏剧事业五年发展综述
- 2017-11-09“绚丽甘肃”摄影展在台北开幕
- 2017-11-08谱写陇原戏剧绚丽篇章 ——甘肃戏剧事业五年发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