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创建文化小巷打造宜居兰州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甘肃省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网络媒体大型主题宣传活动
原标题:创建文化小巷打造宜居兰州
作者:穆明祥
在解决了人们对物质、温饱的需求之后,精神、宜居便成为了广大市民群众所向往的最为迫切的生活需求之一。于是,创建文化小巷、文化社区、文明城市便成为了各地市区政府部门、街道社区管理者为民营造宜居环境、丰富精神食粮、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的又一项民生文化建设工程。
文化小巷建设与市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人们若能每天进出于良风化育、好事熏陶、精神慰藉、励志育人、传递新风、彰显繁荣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小巷之内,心情自然会格外地舒畅,生活也会觉得有滋有味,工作起来更是干劲倍增,这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莫大的促进作用。从目前而看,我市的文化小巷建设可以说是搞得如火如荼、风起云涌。周边县区暂且不说,就兰州城区四区来看,可以说是小巷无处不文化——在街道两旁、服务社区、居民院落、背街小巷等,各种图文并茂的、蕴含着正能量的宣传画、宣传标语和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兰州市民守则》、《兰州市民公约》、《兰州市民基本行为规范》以及爱党奉献、爱国敬业、立志成才、助人为乐等内容的文化墙、文化长廊、公益广告牌与LED屏等随处可见。这在建设文化小巷、打造宜居城市中起到了弘扬国家主旋律、激发社会正能量、开创文明新风尚的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潜移默化地催生了市民群众对党、对国家、对社会高度忠诚的真挚感情和充分的信赖度,而且让市民从这些天天能够接触到的文明事物中对自身的文明素养也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以使自己对这个城市、这个社区,乃至自己所居住的这个小区也会产生应有的义务与责任感,甚至是担当精神——在自己要求宜居的同时,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建文化小巷、打造宜居环境、建设文明城市之中,通过用自己的双手、智慧、义务、担当,把小街小巷建设得更好,让高原古城兰州变得更加宜居,更加为人们所钟情。
当然,文化小巷建设还应立足本巷、关乎大局、抓住特点、突出重点、搞出特色。这就是说,不仅要挖掘小巷历史沉淀,更要彰显时代精神。以历史存在反映小巷“巷愁”,以改革成就揭示发展大端。通过激发小巷的历史人文潜力,助力小巷今天的繁荣发展,尤其是要诠释今天的幸福生活、宜居条件,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增强市民的幸福感、优越感,令其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好日子,进而激发其建设文化小巷、打造宜居城市的满腔热情。
窃以为,只要让广大市民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建设文化小巷,是打造宜居城市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以使每个人都能身体力行地为建设文化小巷献计献策、出力操心、贡献力量,那么,让我们兰州城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宜居,才会有一个坚强和雄厚的社会保障力量。
相关新闻
- 2017-11-10国家园林城市 生态宜居兰州
- 2017-09-20兰州:大力发展公共出行让我们的城市更宜居
- 2017-09-17兰州西固区打造美丽宜居花园城
- 2017-09-15李荣灿在调研兰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时强调 持续提升城市宜居度和群众幸福指数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