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嘉峪关

城市更文明 市民更幸福——嘉峪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17-10-24 11:42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编辑:张慧雅

  原标题:城市更文明市民更幸福

  ——嘉峪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古城雄风,巍巍千载;丝路如练,日新月异。

  这里有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古道”,这里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唯一交汇点。从两千多年前的兵家征战之地,到一座现代化工业旅游名城的崛起,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手擎文明的火把,一路走向了现代文明。

  嘉峪关市是伴随着国家“一五”重点建设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兴起的钢铁之城。二十多年来,嘉峪关人矢志不渝、永不停歇地走在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路上,30万雄关儿女同心协力,争朝夺夕,共建共享文明之城。

  树发展之旌旗抓创建之主线

  建设文明幸福的嘉峪关,首要在发展,根本靠发展。要在经济、政治、文明和社会建造上都有新寻求、新境地、新效果。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积极抓小康建设这个核心。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嘉峪关市始终坚持树发展之旌旗抓创建之主线,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灵魂主线。重点实施了“4567”工程,落实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宣传、礼仪知识普及、市民素质提升“五项行动”,开展人信人守、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德润雄关、移风易俗、诚信建设“六项活动”,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七大创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

  闻人心之祥和增民生之福祉

  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每年将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实施了十二项民生工程。

  实施经济振兴计划,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5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回复性增长到17.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480元、16680元,分别增长9%。实施科技振兴计划,全年投入科技经费14.21亿元,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84项。为困难企业减免土地和房产税1500余万元,全年减轻纳税人税负3973万元。

  加快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在全省率先实现了75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贴,居家养老走在了全国前列。全面改革公交体制,实现了公交公营,6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建成了市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了雄关大舞台、“十美雄关”等文化大院。统筹推进“景城一体化”,打造文化产业园,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极大提升了嘉峪关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实施了一批绿化新建和提质改造项目,着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城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达到38.1%和39.2%,人均绿地面积、水域面积分别达到36.3平方米和28.6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品文明之韵律谋管理之创新

  让公民大众从城市发展中分享更多效果,是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生命线。

  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嘉峪关市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将城市网格划分为340网格、三镇17个行政村以村民小组为单元划分成117个网格。同时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工程,推进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了城乡户籍一元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同城化、社会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为了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嘉峪关市实施了“城乡统筹发展”“社区扁平化管理”“平安和谐细胞”三大工程,2013年年底,将原来69个城市社区,全部按照“1万人左右,15分钟办事服务圈”的标准整合为30个新型标准化社区。全力打造“平安和谐细胞”工程,在全市所有家庭、社区、企业、机关、医院、校园、餐饮、公交、景区、商店等十个重点领域开展了平安细胞工程创建活动,形成了平安建设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绘幸福之蓝图聚道德之引力

  创建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必然过程,有多激烈,她涌现出来的故事就有多动人。一个个“最美家庭”名字的背后,站着的是“中国好人张国平”。

  孝老爱亲的道德模范李小梅、龚小琴、李怀国、张成怀对瘫痪的老人和伴侣不弃不离,打动万人心。“道德模范”和“雄关好人” “最美医生”“最美护士”“最美雄关卫士”等评选活动,推动了行业精神文明建设;“雄关工匠”的评选活动激发了全市爱岗敬业、创新创造的强大动力。志愿者服务不甘落后,积极行动起来,红马甲、爱心妈妈,以“学雷锋我行动” 、“文明交通劝导”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微博、重要网络论坛、社区、QQ群等空间热烈互动。“365”爱心服务、连心卡、N+1爱心中转志愿服务,各社区分别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志愿服务品牌。

  一个城市的文明与道德进步水平,与其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关爱程度息息相关。

  文明,犹如一轮朝日,照亮这个明珠钢城;文明之光,恰似千万缕阳光,播洒在人们的心田。嘉峪关,正沐浴在文明的光芒里;嘉峪关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托起了文明的太阳。(记者 李春艳)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