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三农|新型职业农民的角色定位
原标题:新型职业农民的角色定位
记者 孙海峰
2014年以来,我省已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万余人。那么,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究竟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能成为现代农业建设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者
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分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显著增加,主要农产品供求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保障供给由追求总量平衡,转变为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品质提升、效益提高。在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今天,消费者更加注重食物的绿色、有机和安全,这也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新型职业农民,对政策和市场多有敏锐的洞察力,是开拓市场空间主力军。我们的培育工作就是要让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跟上去,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骨干人才,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者,发挥好适度规模经营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说。
静宁县农民高祥太,就是这样一个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静宁县格瑞苹果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他坚持走“支部+基地+农户”的合作发展之路,确立“依靠政策、依靠市场、依靠社员”、“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理念,在发展社员、注册商标、建立网站、技术培训、有机认证、农超对接、分红返利等方面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促成静宁苹果进一步打响品牌。
科技和产业融合的先行者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工商资本下乡,大学生、农民工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成为趋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农业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在农村创新创业拓宽了渠道,增长了空间,延长了链条,农村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培育一大批善把科技和产业融合在一起,善思考、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了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积石山县农民善小平,在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后,与其余几名参训学员联合组建了积石山县金土地中药材种植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流转土地260多亩,创办“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服务”一体化企业,实现了科技和产业的有效融合,真正发挥了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农民职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性工程。
“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鲜明的示范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既能发挥传导市场信息、运用新型科技的载体作用,还可以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整合各种要素资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农村改革综合效应的形成。”杨祁峰说,“新型职业农民懂技术、善经营,不仅能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更激发当地贫困户的脱贫积极性,很好地实现帮贫带富。”
对此,我省意识到,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快构建一支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是脱贫攻坚战略的迫切需要和基础保障。凉州区新型职业农民郭万福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学习、参观和交流,牵头成立凉州区丰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传统养殖模式转型升级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绿色生态生产经营模式。仅2016年就向深圳华润集团和西安鑫大地农业公司组织输送肉牛3000多头,辐射带动区内养殖户100多户,实现了合作社和农户“双赢”。
- 2017-09-26甘肃三农|村民奔小康的领路人
- 2017-09-26甘肃全省农村“三变”改革部分先进典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