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屋”是这样盖起来的——庆阳宁县利用农村闲置用地实施扶贫搬迁见闻
原标题:“安居屋”是这样盖起来的——宁县利用农村闲置用地实施扶贫搬迁见闻
编者按:易地扶贫搬迁是我省脱贫攻坚的重大工程,就在日前传来消息,按照“一年建设、两年搬迁、三年稳定”的要求,我省717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4.36亿元,3.3万套安置住房完成主体工程,2.95万人实现搬迁入住,新一轮的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良好开局。宁县在开展此项工作中,积极创新,因地制宜,将闲置的村部、村小学等公用地,建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既提高了建设用地效率又大幅节约了用地成本,最终形成了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样本,为贫困地区实施扶贫搬迁提供了有益借鉴。
通讯员 石颢
60平米的砖瓦房,60平米的庭院,修这么一处农宅得要多少钱?
“我一分钱都没掏,就搬来住了。”近日,当笔者和居住在宁县盘克镇宋庄村邓庄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里的邓俊儒聊到他家建新居的花费时,他一脸得意地告诉笔者。
邓俊儒说没掏钱,也是实话。不过,替他家掏这钱的,一是国家危房改造补贴资金项目、国家危房改造风险补偿金项目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捐赠贫困户的危房改造资金项目;二是村委会,村委会不仅无偿给他家提供宅基地,还雇工程队为他建了房子。
在宋庄村,像邓俊儒这样没掏钱就住上新房子的有9户,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属于儿女常年在外务工,自己无能力盖新房的留守老人。
2016年初,盘克镇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开会决定对村里邓俊儒等9户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可地处子午岭西麓林沿的宋庄村,由于苗林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有限的川耕地已成了稀缺资源,镇村干部多方做工作,可就是没有哪户村民愿意兑换自家的川地或台地。
扑下身子真扶贫,办法就比困难多。最后,镇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会征得村民同意,利用闲置在一块台地上的村小学地基,为邓俊儒等9户贫困户建起了9套安置房,使他们在去年10月告别了破烂的崖庄土窑,搬入了宽敞明亮的“安居屋”。
邓俊儒告诉笔者:“我们将8亩山地和坪地租赁给村里的苗木合作社并按年领租金,农忙时节还在合作社苗林基地干锄草、浇水、施肥、剪树之类的零活,每人年收入也有一万多元。去年年末,我们就和村里的其他8户搬迁户一起光荣地摘掉了贫困帽。”
原本七零八落、破败不堪的宋庄村,如今呈现在笔者眼前的是一排排漂亮的四合院民居,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整洁美观。要不是村口展板上的几幅老照片为证,真看不出这里两年前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在脱贫攻坚战有序推进中,盘克镇充分利用闲置村部、村小学等村组集体公用地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7处安全房92套,使全镇像邓俊儒一样无地基建房的92户贫困户喜迁新居。
盘克镇的这一创举,也在宁县大地进行了全面推广,至3月底全县63个村利用闲置村部、村小学等公用地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02个,使505户需要易地搬迁扶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圆了住“安居屋”的梦。
相关新闻
- 2017-04-11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开局良好 甘肃省717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开工建设
- 2017-04-11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开局良好 甘肃省717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开工建设
- 2017-04-01甘肃省今年将易地扶贫搬迁近24万人 年底前实现2016年项目搬迁群众全部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