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逃亡19年命案嫌犯落网 悔不当初:有多少机会可以重来?
原标题:逃亡19年命案嫌犯落网
悔不当初:有多少机会可以重来?
张某被警方押解回天水。兰州晨报通讯员剡旭鹏摄
19年前,酒后酿下命案,自知罪孽深重,男子张某于案发当晚仓皇出逃。19年来,侦办此案的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该案卷宗已经泛黄,被翻阅的页码上留下了办案民警太多的痕迹,然而张某仿佛“人间蒸发”,杳无音信。
近日,消息传来,张某于3月9日在新疆落网。19年的逃亡,其惶惶不可终日的隐匿生活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1积案告破嫌疑人到案乡音已改
3月9日晚8时许,天水市麦积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陈国栋正在办公室研究其他案件,突然接到前往新疆办案民警的电话:张某在新疆落网。
“真的?”生怕自己没有听清楚,情急之下,陈国栋在电话里连续向对方确认消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当对方再次明确告知其消息准确无误时,陈国栋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叫一声。
陈国栋介绍,案子发生在1998年正月期间。案发当晚,当年的北道区(后改为麦积区)社棠镇一小卖部店主给北道公安分局打电话报案称,有人持刀行凶。
经当地警方连夜调查走访查明,案发前,社棠镇村民张某和朋友酒后去附近一个村子找人,偶遇被害人潘某后,因琐事与对方发生口角,继而掏出随身携带的刀子朝对方颈动脉捅了一刀,致对方受伤血流不止。随后,在同伴的帮助下,张某将被害人送往当地卫生院后,以回去找钱为由,乘机脱逃,从此杳无音信。
案发后,被害人潘某因失血性休克不幸死亡。
“案情很简单,既不是蓄意谋害,也不属伺机报复,纯属偶然故意伤害致死。”陈国栋说。
因张某行凶时有目击者及相关佐证,证据链固定确凿,身份明确。案发后,嫌疑人张某被麦积警方列为网上逃犯追逃,追捕多年。
陈国栋说,获悉张某在新疆落网的消息之后,为了进一步确认消息的准确性,他让办案民警连夜传来一张嫌疑人近照。
“头发稀少,脸庞圆胖,和当时案发后网上追逃时的照片相差甚远。”陈国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3月10日,陈国栋带领警员前往新疆押解嫌疑人。
“逃亡久了,刚见面时发现他说话时已是一口新疆与甘肃河西边缘混杂的口音,连天水方言都不会说了,在他身上已看不到当时案发时的影子。”说起见到张某后的第一印象,陈国栋这样说道。办案民警介绍,所有参与过这个案子的警员,均对张某的照片非常熟悉。19年后,与嫌疑人张某面对面,均称变化太大。
嫌疑人张某系麦积区社棠镇人,作案时26岁,儿子才刚满1岁。19年的岁月,给了他太多的改变。
3月15日,张某被麦积警方押解回来。同一天,因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嫌疑人张某被依法刑事拘留。
2 50后至90后追捕路上前赴后继
多年命案积案一朝告破,所有侦办过此案的民警如释重负,但多年追捕路上,艰辛自知。
陈国栋说,2000年腊月的一天,他参加工作不久,跟着师傅李维东前往原北道区社棠镇一户村民家中调查走访。
“去的路上,我只知道去排摸线索,自己压根不知情。”陈国栋说。
从那时起,陈国栋开始对这个命案有了接触。此后多年,办案民警都要走访嫌疑人家里,给其家属做工作,并留意可能发现的蛛丝马迹。与此同时,兰州、新疆等这些嫌疑人可能出现的地方,被轮番摸排多次。
办案民警介绍,张某年幼丧母,小学读到5年级开始辍学在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某外出务工,继而娶妻生子。夫妻俩做起小生意,一家人小日子过得不错。
犯案后,妻子不堪流言飞语带着儿子改嫁他人。此后,家里就只剩下张某父亲一人独自生活。
麦积公安分局刑侦大队从事刑侦工作30多年的老警员李维东,是目前刑侦大队最早侦办这个案子、且现在仍在岗的两名警员中的一名。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他今年已59岁,至今仍奔赴在刑侦一线。
“这个案子前后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追捕嫌疑人的脚步多年来未曾停歇过。”李维东说起此案,感触颇深。
侦办该案民警心头的压力更大些,原因是嫌疑人身份明确,可以确定其逃亡方向和藏身地的大概范围,但此人仿佛“人间蒸发”,这给抓捕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19年来,几乎每年都要去张某家走走,给其家人做思想工作,这个漫长过程确实很艰辛。”李维东发自内心地感叹。
一月前参与这个案子的90后警员卢炳林,是接触这个案子时间最短的一名民警。
接受记者采访时,卢炳林笑着说:“积案破了,看着堵在老警员心头的石头落了地,自己似乎比师傅们更高兴,因为他们身上那股见疑不放、执着硬啃的刑警情结,的确让我内心钦佩。”
记者了解到,案发至今,先后参与这起命案的警员年龄跨度从50后至90后,相继数十名民警一茬接一茬,接力侦查。
陈国栋是名70后警员,从刚刚工作到现在升任刑侦大队副大队长,这个案子的来龙去脉他十分清楚。
“时间过了这么久,卷宗里当年的讯问笔录现在看着都泛黄了,卷内案发现场的照片有的也已翻烂,一页页纸张的边缘都有了破损的痕迹,可想而知,前后有多少人曾经翻过这本卷宗,又有多少人为这个案子寝食难安。”陈国栋说。
老民警李维东说:“明年我就退休了,在退休前,看到案子有了结果,也算是给自己30多年的刑侦工作一个圆满的交代,感觉很欣慰。”
3苦不堪言有多少机会可以重来?
事实证明,背负命案亡命的每名逃犯,他们东躲西藏的背后,是内心挣扎和苦累日久叠加的煎熬。张某也不例外。
3月22日,记者在麦积区看守所见到嫌疑人张某时,隔着隔离栅栏,眼前的张某看上去体态臃肿,一件蓝色囚服马甲罩在深灰色的棉衣上。当着看守所民警和办案民警的面,在短短十几分钟的交谈中,他连续说了3遍:“悔得很,有多少机会可以重来?”
张某回忆,案发当晚和朋友一起喝酒太多,之后在去找人的路上碰巧遇上被害人,由于对方欠他一点钱,自己也不知怎么的就跟他吵了起来,最后情绪突然失控,就把事犯下了。由于当时还在过年,张某慌忙将伤者送到当地卫生院后,发现没有大夫,此时,看着伤者已经不行了,自己一害怕便在往区医院转送的路上下了车,连夜逃跑。
“因毫无出逃目标,我先乘汽车跑到兰州,又马上搭乘开往新疆的火车,这一逃就是19年。”说话间,张某时不时拭拭眼角,一脸悔恨的样子。
刚到乌鲁木齐火车站南站后,他遇上一个煤老板正招采煤工,自己便跟着上了山,来到一处露天煤矿。“当晚心里慌得要命,只想着有地方能让自己暂时躲躲就成。”说话间,张某不时叹气。
张某回忆,初到新疆是在煤山上过的,但没干活。一月后,稍稍安定下来的他下山再次来到南站用工市场,此次他被另一个老板招去伐木头,一伐就是一年。
“早上随便吃点就上山了,中午啃点馍馍喝点雪水,一天下来身子跟散架了似的,苦得要命。”想起当初逃亡的日子,张某连连摇头。
当时老板招工时承诺伐一方木头工钱50元,但结算时,扣完伙食每方木头只付了13元,明知道对方有意盘剥,然而自己怕暴露“身份”,不敢理论。
伐木、下井、种地、搬运工……这十几年来,几乎所有的苦活、累活他都干遍了。其间无数次回想案前案后的日子,他后悔不已,“有多少机会可以让人重新来过?”张某后悔不已。
然而,这些年来,让他最担心的莫过于路遇警察或警方检查身份证时,那种瞬间唯恐被揭穿的恐慌如电流击身,令他浑身战栗,惊慌失措。
“虽说好多次遇到警察都被我远远避开,但那份恐惧留存心间好久。”张某说。
谈起逃亡路上最让他难过的日子,他自称是“生病的时候”。
“我没有身份证,不敢去大医院,头疼脑热扛扛就过去了,然而,其间一次重病让自己差点没命。”张某说。
随着劳务市场用工制度的逐渐完善,没有老板轻易用没身份证的他。2015年,为了糊口,他去给人看库房时夜间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工友发现后,他被120拉去医院抢救。3天后,因怕暴露,便执意出院,从此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一个月后,病情复发,仍被120救护车拉去医院的他,此次在医院昏迷了整整3个月。“那是病得最严重的时候,如果不是救护车接送,自己没有身份证连关卡都过不去。醒过来后,我当时就想,咋没死掉又被救了过来。”想起这些,张某有些哽咽。
当记者问他这些年想得最多的是什么,他说特别想自己的家人,不知老父亲身体是否还好?也不知妻儿过得怎么样?
据张某回忆,婚后,他和妻子在当地做起小生意,日子过得也不错。然而,一次大的家庭变故让他深受打击,从此沾染上酗酒的毛病。
“妻子头胎怀了龙凤胎,到医院孕检一切都好。但孕期7个月时,因为早产两个孩子都没保住。又过了近两年,才又生了后面这个儿子。”张某说。
此次落网时,再次遇上当地警察挨个检查,当盘问到他时,自知已无路可逃,便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现在踏实了吗?”
“踏实了,最起码不再担惊受怕地过日子了!”
“知道媳妇改嫁的事吗?”
“不知道!”
“想见见儿子吗?”
“想,也不想,自己也很矛盾。听说娃上大学了,我也不知道见面能给娃说啥?又不想让娃见着我现在这个样子,给娃心上添堵。”
由于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时有头晕,张某被押解回来后,办案民警给他买了缓解病情的药物。
“我一定好好配合,争取宽大处理,有朝一日有机会重新生活时,好好办张身份证,脚踏实地过完余生。”这是张某最后的希望。
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王兰芳
相关新闻
- 2017-03-20定西岷县“3·11”命案告破 嫌犯逃亡7天后落网
- 2017-03-19定西岷县“3·11”命案告破 男子因怨绑架杀人 逃亡7天后终落法网
- 2017-03-15白银发生一起火灾伤亡事故 一楼起火五楼住户逃生 致2死3伤 (图)
- 2017-02-23白银景泰:打架助阵致人死亡 潜逃七年难逃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