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理论前沿

搭建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技术的中间平台 破除科技成果转化“中梗阻”

17-03-23 10:06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搭建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技术的中间平台

  破除科技成果转化“中梗阻”(新知新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一个关键环节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然而,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总体状况并不理想,转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相当一部分科技成果获得鉴定后就被束之高阁。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科技成果中试阶段的投入不足,缺乏从实验室科技成果到产业化技术的中间平台。这具体表现在:其一,高校和科研院所普遍缺乏中试基地,大部分科技成果处于实验室阶段,应用于实际生产还必须进行二次或三次开发。而作为科技成果需求方的企业,为了规避风险,不愿引进或投资于这类科技成果。其二,科技成果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少、功能单一,提供信息服务不及时、不准确。这导致科研机构的很多成果因找不到需求者而无法实现转化,而企业需要的技术成果又找不到合适的供应者,企业产品开发中的难题也找不到合适的科研机构和人才来破解。其三,科技成果转化一般投入大、周期长、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高,难以从常规的商业渠道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这一困境,关键是要在成果的中试阶段、在实验室科技成果与产业化技术之间建立强大的中间平台即技术加工基地,对实验室拿出的不成熟的成果进行加工,使之能够应用于生产。为此,需要采取以下举措。

  转变科技工作思路,加强技术加工基地建设。深刻认识建设技术加工基地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应重点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国家重点研究院(所)、重点实验室、重点企业等,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建设一批特色技术加工基地,转化应用一批成熟的产业化技术成果。

  完善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技术加工产业。规模化的技术加工体系不仅可以直接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本身也是一个重要产业;实现了产业化的技术加工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而形成“科技创新—技术加工—成果转化—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为此,应高度重视技术加工产业发展,高标准、高起点编制技术加工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路径;加强对技术加工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推动技术加工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健全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科技成果中试阶段的投入。可以从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平台建设、科研投入、人才引进、成果评价、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技术加工基地建设,发展技术加工产业。政府各级科技资金应逐步从主要支持实验室科技研发转向实验室科技研发与技术加工并重,切实提高政府科技资金对科技成果中试阶段的投入。改变科技成果评价导向,从单纯重论文、重专利转向理论研究成果、实验室成果与技术加工成果、产业化应用并重。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分担机制。建立技术加工基地、发展科技产业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引导商业银行创新面向技术加工基地建设和技术加工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科技金融产品盈利模式,允许开展针对技术加工基地和技术加工产业的直接投资业务,用股权收益补偿投入风险、分享技术加工产业高速增长的收益。积极引导支持风险资金、天使资金等金融资本投入技术加工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