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发新活力——八冶建设集团公司向现代企业集团转型纪实
原标题:改革激发新活力——八冶建设集团公司向现代企业集团转型纪实
近年来,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投资项目减少,建筑市场竞争加剧的严峻形势,八冶建设集团公司积极开拓市场,深化企业改革,实施战略转移,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公司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目前,八冶建设集团公司中标4.8亿元的北京师大庆阳附属学校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抓紧建设;中标的陕西美鑫产业投资有限公司30万吨铝镁合金项目、兰州亚太澳泊公司4200万立体车库项目、兰州轨道交通项目均已开工。项目建设遍地开花,取得喜人业绩。2016年,集团公司完成企业总产值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5.3%,上缴税费2.23亿元。企业资产连续保值增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改革激发员工潜力
2013年以来,八冶建设集团公司从自身实际出发,遵循市场化和人性化原则,按照先易后难、自下而上、先行先改、分步实施的思路,从股权改革入手,在项目部、分(子)公司和集团公司三个层面,实施以股份制为重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公司在所有新开工项目中实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和项目股份制,建立“股权多元、决策共商、效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项目运行机制,重点推行模拟子公司改革,通过核心管理层和骨干员工入股,引进社会资本,将分、子公司改制成为集团公司、核心管理层、骨干员工及外部投资者共同出资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其中集团公司持股30%,核心管理层持股不低于30%,骨干员工和社会股东持股不超过40%,且社会股东持股不超过20%。
“这样一来员工持股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劳动者又是资本所有者,既成了投资管理者又是监督者,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八冶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李万福说。这种“334”股权模式,在公司保持控制力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股权设置,形成制衡约束机制,实现管理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截至目前,经集团公司董事会、股东会表决通过,省政府国资委批准,八冶建设集团公司完成了49个基层单位的模拟子公司改制。员工持股后有了双重身份,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干”的问题,增强了责任意识,调动了积极性;分公司也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激发了分、子公司活力。
“改革就是让好的机制成为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变成大家的企业,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翁。所有员工一条心,这样就不怕发展不前,效益不佳。”八冶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刘跃辉说。
去年上半年,八冶建设集团公司在省国资委的指导下,出台了集团公司层面的股权调整和员工持股方案,通过引入“有限合伙”模式,进一步规范员工持股,建立员工持股流转、退出机制;通过引进20%的战略投资,优化股权结构,建立起员工持股、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现代化企业。
转型提升竞争实力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的推进,建筑市场原本激烈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开工面积减少明显,“僧多粥少”矛盾凸显,建筑市场的“寒冬”周期将不会很短。如何应对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当下建筑企业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
八冶建设集团公司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实施转型升级和战略转移。“我们要向综合性的高端建筑商转型,向建造与投资并重的现代企业集团转型,向海内外一体化的国际化企业转型;同时扩大国内市场,并向海外拓展。”八冶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李万福说。在国内,八冶建设集团公司加大同中国黄金、中国有色、中核集团、紫金矿业等央企、上市公司的合作力度,构建更加紧密的战略协作关系,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各建设公司及模拟子公司在各自领域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形成开发合力。同时,集团公司还获得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核集团、长春一汽知名企业会员资格和合格供应商,提高了国内市场的占有率。
去年,公司在巩固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等优势领域的同时,充分发挥技术、管理、团队优势,加大向市政高架、轨道交通、综合管廊、核工业、新能源等领域拓展力度,激发新动源;开发附加值高的EPC(即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项目,由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型;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建设,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由建筑施工向建筑工业化转型。坚持“走出去”战略,将发展重心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非洲拓展,开展重点经营区域转移。开发重点向民用、市政、公路、交通轨道、环保、核工业等投资热点转移,成立管廊公司、轨道公司和管廊研究所,拓展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海绵城市等经营领域。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兰州新区建设,集团公司已将第一建设和第二安装公司整体搬迁至兰州新区,打造集团公司第二基地。
在境外,八冶建设集团公司在和已有1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吉尔吉斯斯坦水泥项目建设;紧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并伺机在中亚五国开展物流、商贸及房地产等业务;设立了南非、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缅甸、越南分公司和办事处,与国内大型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出海”,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项目建设。
打造施工与投资并重的现代企业集团
企业如何实现由“建筑施工”向“建筑制造”的转变,是八冶领导层多年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集团公司逐步加大住宅产业化、医疗养老、房地产和城市综合开发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开展多元化经营,由工程承包企业向建造与投资并重的现代企业集团转型。
兰州新区八冶诚达建材和八冶上达重工钢结构公司首先迈出第一步,着重向钢材集约化加工和桥梁、涵洞、轨道交通、超高层建筑领域延伸;投资10亿元的金昌八冶康颐医养项目加快推进,以尽快形成可复制的发展模式;通过召开银企对接会,八冶建设集团公司已获得19家银行授信评级,其中被五大国有银行授信评级为3A级,将企业授信额度提升到150亿元;八冶诚发小额贷款、八冶诚合担保和八冶建诚投资在稳健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同金融机构合作,开展融资投资业务,通过融资投资带动工程总承包业务发展,积极参与和运作附加值高的BOT(即建设—经营—转让)、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等项目。
相关新闻
- 2016-12-06八冶建设集团与台湾亚洲大学签署医养产业合作备忘录
- 2016-03-30兰州市定西路八冶大院 600平米楼顶违法建设被拆除
- 2015-10-08金昌市八冶康颐养老康复中心开工建设
- 2014-11-14中国八冶建设集团岷县灾后重建纪实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