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山隐隐会有时邓叔群:营造黄土高原上的绿洲
1946年的洮河林场
《甘肃农村造林备要》甘肃省档案馆保存的邓叔群
邓叔群赴岷县随身携带行李的证明书
邓叔群这个名字,对于绝大多数兰州人来说是陌生的,但是,若提到上世纪40年代兰州南北两山开挖“水平沟”造林的设计者,洮河林场的开拓者以及由此创立生态林业学说的倡导者,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表达对这位科学家深深的敬仰之情。
坚辞高官:来甘肃投身大西北开发
邓叔群先生是福建福州人,1902年出生于一个清贫的教师家庭。13岁他独自决定报考清华学堂,8年后又以优异成绩被派往美国。在康奈尔大学留学5年,他用两年的时间就学完了全部必修课程和学时数量。由于成绩优异还有出色的科研能力,在真菌学教授费茨和植物病理学教授惠茨推荐下,邓叔群被评为全美最高科学荣誉会员,并荣获两枚金钥匙勋章,1928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森林学硕士学位和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通过层层选举,在全国科学家中选出一批精英为科学院士。邓叔群就是当时81个院士之一。1955年,邓叔群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从西南考察原始森林后认为,要治理黄河泛滥、水土流失,必须实施林、农、牧、水利并重,同时还要系统地整理西北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他的这种想法,得到了他的清华校友、当时的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张心一聘请他为甘肃水利林牧公司森林部经理兼总技师。
就在此时,国民党政府来函任命邓叔群为农林部副部长,但邓叔群断然拒绝。1941年6月,他辞去中央研究院林业实验研究所副所长职务,毅然举家奔赴甘肃,在西北僻地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与实践。
甘肃方面非常重视邓叔群的到来,一直关注他的行程。邓叔群原定携家眷5月20日抵达兰州,但因携带的仪器尚未由重庆起运,放心不下,一直在等起运消息,所以一时耽搁了行程。甘肃省档案馆存有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5月25日写给省水利林牧公司总经理沈怡的信:“邓叔群原定本月二十日飞兰,因仪器尚未自渝起运,不能放心,现仍留碚。请即电邓,将仪器、助手交由我兄运兰,彼自己及家眷赶乘机飞兰。弟当另电邓君。”沈怡当即给邓叔群电报,说明情况。
邓叔群于6月5日回信给沈怡,在信中交待了仪器物件的交接工作。内容如下:“运输事仰仗大力得以顺利解决,至感欣慰。弟因心一兄又来函催行,已定于本月十日携眷飞兰,八号当在敝所专候。郭甫先生书籍、仪器等,定于十二日由敝所盛家廉及吴颐元两君押送至渝不误。盛君与松龄兄曾已会面,故可直接接洽。弟并拟介绍盛君与赵先生面谈领教,故物件起运时,弟虽不在渝,当不致发生困难也。”6月10日,他乘飞机携家眷来兰。
竭尽心力:治理黄河上游水土流失
抵达兰州后,邓叔群首先着手调查情况。当时黄河的大支流洮河上游(岷县、卓尼一带)的大片原始森林管理混乱,乱砍滥伐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给黄河下游带来日益沉重的灾难。为了改变和阻止这种日益恶化的生态进程,他于1941年8月,离开兰州赴洮河流域的岷县、卓尼进行考察。在岷县,他给沈怡写了如下的信:
“君怡先生大鉴:前奉一电,谅邀尊鉴。现正在此租房、购马,并准备赴卓尼,行具一俟就绪,即刻溯河西上。此时杂务纷繁,而会计庶务人员迄今尚未找到。前拜托代为介绍,不知结果如何?甚以为念。近数日在此间探寻,得悉洮河森林甚属良好,目前木商大量采伐,想公司开发前途或颇有希望。惟现时林权多数落于村落之手,将来恐须进行收买。闻该带交易悉用白洋,间可用布匹、茶砖,后二者闻兰市评价处可购得,而白洋收换不易,日后一时需要,较大数目恐急不凑手。此时可否费神在银行方面预先设法。再者,此间铁匠、木匠手段甚差甚笨,且甚难雇,弟意公司必须有一批长期可靠之技工,如能托人在豫、陕雇铁木工各面六名,最所感盼!盖在任何情形之下,十余名铁木工皆所必需。为争取时间计,此刻不得不早日进行也。岷县现在物价上涨甚剧,所需物品多须从速购置。请再汇五万元,以备随时应用。专此,一并奉达。敬颂时祺。”
从信的内容可以看出,几乎都是一些具体的事务性问题,租房,购马,准备溯洮河西上卓尼,以及雇用技工等。其中也提到“林权”问题,这就是后来由省水利林牧公司买下大片原始森林,并在卓尼城外、洮河之滨的一个林木丛生的滩地,建立的研究基地——洮河林场。
考察后,邓叔群看到洮河流域森林摧残严重,为了保护好洮河流域的天然林,他又举家迁到了当时连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卓尼,担任了为此而设立的第一林区管理处主任,开办资金150万元,进行林木管理和育苗等工作。初到卓尼时,无房屋租住,经与当地政府商洽,在卓尼城西、洮河北岸划出公地百余亩,盖起了职工宿舍、办公室、马厩等60余间房,所需的粮油及生活用品,全要从百里之外的岷县拉来。
当地的藏族林主为了扩大放牧草场,把林木卖给木商,定期砍光树木,年复一年,大批的原始森林就不复存在了。同时,不少木商也纷至沓来,肆意滥伐。据记载,1926年在兰州只有一家木商开设木厂,专收木料之利。至1931年,仅兰州、临洮、岷县等地的木商已达250余家,在洮河上游开设木厂,砍伐青山,贩运木料,牟取暴利。
邓叔群到卓尼后,首先制定了“先收购林区,保育开发,减少人为破坏,合理经营利用”的方针,代表省水利林牧公司在卓尼收购了藏族林主的大片原始森林,制定了一整套保证森林的更新方案和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科学经营管理制度。1943年5月17日,第一林区管理处改组为洮河林场,场部下设生产、财务、运输、总务用林警队和岷县野桥工作站,邓叔群兼任经理。
在木材生产方面,邓叔群实行了“禁伐幼树、禁止皆伐、核发准采伐许可证”等管理措施。明文规定,无论公私林,凡采伐林木者,均须向林场申请采伐许可证,林场派技术人员亲临现场实地勘查,在核实采伐面积、林木大小等主要指标后,对不妨害林木生长的条件下,才发许可证准其按照规定采伐。否则,停止其采伐。1943年,对未经洮河林场许可办理采伐、运输许可证的49家木商进行了处罚,在岷县野狐桥检查站当年扣留大小木材258根。
在卓尼期间,一次山洪暴发,邓叔群九岁的小女儿去河边提水,不幸被洪水冲走,连遗体都找不到。但失去女儿的伤痛,也未能动摇他治理黄河上游水土流失的决心。
至1944年,累计在粒珠沟购进林地86平方公里、草山84平方公里;卡车沟购进林地101平方公里、草山84平方公里;大峪沟购进林地68平方公里、草山77平方公里。共计购进林地255平方公里,草山245平方公里,林木胸径10公分以上的树木约510万株。所购进的林地、草山占洮河上游林区南片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造福金城:
设计南北两山造林方案
这一时期,邓叔群带领帮技师和练习生6人,历时4个月多,对所购进的林区进行了极为详尽的实地调查。他们边调查、边勘探、边绘制详细的林型图。他绘制的“林型图”为我国林型的划分、绘制和应用开创了先河。他提出的合理经营方针,推行采育择伐,为洮河林区森林的“永续利用”开了个好头。洮河林场为黄河上游保住了宝贵的森林区,为黄河上游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后,邓叔群设计出在兰州南北两山干旱地区采用“水平沟”造林方案,为保持水土、保证较高的造林成活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水平沟”是在坡地上设等高线开沟截水和植树种草以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这项措施在兰州南北两山得到了广泛应用,收到了巨大效果,造福于兰州人民。他还建议,在黄土高原荒山造林应选用沙枣、柽柳、白榆等耐寒抗旱的小乔木作先锋树种,至今仍对改造黄土高原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邓叔群深知专业人才对于林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他在大力推进黄河上游林区永续利用的同时,不断地吸引人才到这里来工作。当他得知张保、陈相芳两人是国立西北农学院森林系毕业生后,为了留住人才,邓叔群当即给沈怡等写信,保荐这两位来林场工作,其爱才之心溢于言表。
人们会永远记住,在20世纪40年代,曾有一位名叫邓叔群的优秀科学家投身大西北的开发,为苦心营造黄土高原上的绿洲而竭尽心力。
记者 颜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