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正文
投稿

碓窝

2016-05-30 09:39:4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碓窝

  作者:牛旭斌

  终年闲着,孤独地坐在麦草垛子旁,或者蜷缩在屋檐下不挡路的地方,有时候藏在院旮旯里,上面堆着柴禾。它所处的位置,已摆明它是一个用处不大的东西。

  碓窝,顾名思义,是石制的杵臼器具,窝面有一碗形的凹窝。源于远古,在我们乡下,也许是农业社生产队吃大锅饭的缘故,碓窝的个头则很大,上百户人的生活,就用这一个碓窝,可见其体型之大。

  小时候,我们只是学会了用家里的杵窝子捣蒜,砸洋芋搅团。但很少用及和见着碓窝。我所见的第一个碓窝放在我们同族的一个爷爷家里,他在生产队解散的最后时刻,担任村里的社长职务,因此碓窝的归宿归到了他们家院里。

  碓窝和杵窝子一样,都是农村人炮制一些东西的物件。杵窝子小,只能装半洋瓷碗粮食,使用比碓窝相对频繁,既可用来捣蒜,又可踏辣椒面,有时候还能踏花椒粉,踏中药,一年四季都用得着。到了洋芋丰收的夏末,个头大的洋芋经过水蒸即可裂开口子,趁热剥去洋芋皮,还可放进杵窝子里踏,捣,砸,直至洋芋拔丝,就做成了又柔又滑的搅团饭。洋芋搅团可以说是我们儿时条件下能吃上的一道美餐。

  碓窝是石头的舶来品,石匠要花费个把月时间,用近一个立方米的石头刨切,凿刻,有的碓窝是长方形的,有的是椭圆形的,也有做得精致一些雕成葫芦形、水缸形的碓窝,还有细心的工匠在外缘雕花刻鸟,经匠心独具的雕琢,一疙瘩多了一个窝的笨重石头,看起来也很灵动,附庸风雅。若拿现在的眼光去看,确实是一件压轴的工艺品。

  但不论哪种样子的碓窝,在使用上最讲究的还是石窝的圆滑程度,最起码要能放进去一个瓢,还要不粘东西,易清洗。这样的碓窝在使用上才顺手,才会深得人们喜爱。

  从麦草堆旁挪出庞大的碓窝时,窝面里还盛着半口还未完全融化的积雪。

  农家过年,惯用自家的产物款待宾朋,烹饪饮食,用新麦子酿制麦仁酒,酿成的麦仁白如燕麦,酒香清淳。那一次是母亲用碓窝,为全家过新年炮制麦仁。那一年我们家用坝里粜来的新麦种,在一大块梯田里试验,产出的麦子麦粒饱满,麦色乳白,没有潘林麦、里勃留拉那种深沉的褐色,最适宜踏麦仁,做麦仁酒。酿制麦仁酒的第一步就是把半袋子麦子淘洗干净,沥干表面的水分,然后一瓢瓢,倒入碓窝里踏,半袋麦子要踏成麦仁,得从晌午踏到天黑。

  在碓窝里捣麦仁时,麦子通过石锤的撞压,麦皮就会脱落,石碓窝一点点吸去麦子的水分,踏着踏着,麦皮就自然脱光了,被石锤向下的撞压中,一部分麦皮飞出碓窝,还残留在碓窝里的麦皮,再用簸箕一片不留地簸出来。簸干净的麦仁,就像裸身的小花生,白白胖胖。回家后在没有油气子的锅里蒸煮八成熟,晾温,加上适量酒粬,装入竹笼,盖上棉被,放在炕头保温的地方。过一夜之后,便可闻见越来越馥郁的酒香。这时,麦仁酒即可开坛入缸了。

  这些年想,吃麦仁酒成了奢侈的梦。城里一年四季有卖醪糟的,卖甜胚子的,但我念想的还是麦仁酒那一口味道。虽说粗糙,但入口绵甜,清香不醉。

  莫笑农家腊酒浑。现在要吃这麦仁酒,就得满村庄去找碓窝。而要找碓窝,就得去重建昨日那万物自然的村庄。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