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陇南 正文
投稿

记陇南市两当县身残志坚致富带头人骆立功

2016-05-18 09:09:10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雷轶涵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独臂撑起一片天

  记陇南市两当县身残志坚致富带头人骆立功

  27年前,风华正茂的他,被一场意外车祸夺走了右臂;27年间,他在命运的逆流中苦苦挣扎,数度绝望,又一次次地奋起。凭借自己不屈不折的意志,经过几十年的打拼,终于成为当地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

  意外车祸痛失右臂

  他叫骆立功,初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塑料大棚里翻动香菇菌棒。一根菌棒少说也有三斤重,但他仅用一只左手,依然能够轻松翻动,娴熟自如。而他的右手衣袖,则随着身体的晃动轻轻摇摆,让人看了难免有些酸涩。“这些菌棒几天就得翻动一次,否则,菌苗得不到有效管护,就会影响它的产量。”他面带微笑,一脸的朴实中流露着几分干练和精明。看着眼前几十座黑网遮盖的香菇大棚,让人很难将它和面前这位独臂人联系在一起。1989年初夏的一天,刚满19岁的骆立功开着拖拉机运输橡木皮挣钱。当拖拉机行至一个山高坡陡的险要路段,拖拉机突然失去控制,一头扎在斜坡上,自己却被摔在半山腰。幸好被亲友们及时送往凤县人民医院,虽然保住了一条性命,但由于右臂摔成粉碎性骨折,且严重感染,因此医生不得不为他做了截肢手术。从此他永远失去了右臂。

  身残志不残

  突如其来的灾难,犹如晴天霹雳,几乎摧垮了骆立功对生活的所有希望。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骆立功整天在闷闷不乐中熬年度日。由于失去了右臂,他甚至连最基本穿衣吃饭都变得笨笨拙拙。因此,放牛便成了他减轻父母劳苦压力的唯一方式。

  但是,生性倔强的他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每天望着父母肩扛农具迎着晨曦走出家门,傍晚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终于,他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执意扛起锄头和父母一起下地干活。由于没了右手,他就把锄柄的一端夹在腋窝,左手挥动锄头锄草。起初,腋窝钻心的疼痛,动作也十分笨拙,锄头老是挖不到自己想要去挖的地方。一阵忙乎下来,豆大的汗珠浸透了他的衣领,腋下磨出一个指头大小的血泡,而他周围的禾苗,连同杂草一同被他拦腰斩断。那时候,他觉得眼前的世界都是灰蒙蒙的!

  他的心思,父母最为懂得。“干不了就别干了,我们身子骨还很硬朗,以后爸妈养着你。”每次,父母都这样安慰他。然而,这样的安慰对骆立功而言,却似一把尖刀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于是,他在沉默中思索,在沉默中观察,在沉默中寻找新的契机。

  新家园孕育新希望

  在此后的几年间,骆立功便在20公里外的县城摆起了水果摊,忙碌的营生让他慢慢走出残缺的阴影。至此,他的生活在平淡中又走过了几个春秋。2007年3月,他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南方屡现用工荒”的新闻,这再度燃起了他对生活的希望。他回到蚂蚱河,将村子里近20个年富力强的“闲人”组织起来,来到人海茫茫的大上海,奔波在崇明岛与长兴岛之间,做起了修建河堤的分包工程。那一年,他带出去的工程队人人获得了“大丰收”,他也成了大家心目中名副其实的“领头雁”。正当他的“打工”队伍在江苏南通一工地干得热火朝天之际,汶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5·12”大地震,与震中一衣带水的陇南市遭受严重灾害,他的家乡也未能幸免,房屋纷纷倒塌,昔日家园一片废墟。于是,他带领的工程队全部返回家乡,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浪潮里。2009年,骆立功家和其他70多户村民一样,被整体搬迁到左家乡灾后重建的“蚂蚱河新村”。新建的房子红瓦白墙,宽敞明亮,不仅家家用上了冰箱彩电燃气炉灶,村间巷道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由此彻底改变了蚂蚱河村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生活现象。

  蚂蚱河畔的致富带头人

  由于蚂蚱河新村是易地整体搬迁村,原有耕地距离新村较远,因此许多人放弃耕种,纷纷加入到当地及周边县区的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中。但随着重建结束,许多打工村民再次“失业”,移民村的后续生存来源便成了当地政府和领导亟待解决的一道棘手难题。

  于是,两当县经过多方考察,最后决定从陕西引进黄波公司进行香菇种植,同时鼓励有能力的当地村民,由黄波公司提供菌种和技术一起发展香菇产业,种植的香菇由黄波公司不低于保底价按照市场行情全部收购。

  骆立功凭借自己的眼光和胆识,再次成为村民中的“试水人”。当年,他在杨店信用社贷款8万元,以每亩500元的报酬流转了12亩地种植了4万多袋香菇,政府为了支持其创业,每个大棚又为其补贴了2000多元的钢架费用。那一年,他种植的香菇毛利就卖了29万元,净赚6万多元。2013年,政府又为其投入了4万元的双联贴息贷款,使其香菇产业不断壮大。

  今年,骆立功不仅精心哺育着自己的香菇产业,还投资3万多元做起了200多盒的养蜂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但永不服输的他,用坚强的意志为自己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记者 白杨 通讯员 马晶)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雷轶涵